主頁 社論 蘋果日報的一課

蘋果日報的一課

周俊元*

本週四,香港蘋果日報出版最終章,這份1995年創刊的報紙,經歷26年後,因涉及觸犯港區國安法被凍結資產而停刊,劃上句號。

對於傳播系的學生,蘋果日報肯定是曾被用作教材之一的媒體,有時甚至乎是反面教材。記得在大學一年級的新聞課,老師拿了兩個傳媒機構作例子,其中一個是蘋果日報。新聞課談及到傳媒道德操守,當中討論到新聞不作任何煽動及主觀色彩。然而,2003年香港的「七一」大遊行,蘋果日報大標題地寫着:「不要董建華。」老師說,這明顯地是帶着主觀色彩的報導。

蘋果動新聞,也是拿作當教材。動新聞以動畫形式,呈現交通意外等事件,但在處理性侵犯、家暴等新聞時容易造成身歷其境的感覺,惹來社會人士不少爭議。

蘋果日報被批判的事多如天上繁星。狗仔隊文化侵犯藝人私隱、風月版內容被指色情。

然而,無可否認的是,蘋果日報在香港創出報紙業界的新發展方向,由90年代的全彩色印刷,逼令其他報紙改革。

而在課堂上提及的另一間傳媒,就是亞洲電視,當時講到應如何謹慎處理獨家消息,就以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作教材,叮囑日後有意做記者的學生,確認消息來源的真偽,不能只靠單一渠道了解,至少要雙重確認。

然而,這兩家傳媒最後都離開了舞台,新聞業還有甚麼可發展?

*《澳門平台》中文編輯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