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週期性重整的問題

週期性重整的問題

古澤霖 GUILHERME REGO*

澳門開埠前是一個漁村。當她成為一個商業港口後,多個行業在此蓬勃發展,如黃金貿易主要顧客為當時的海上漁民(佔當時的大約75%人口),如此一來,漁民的財富既可保值,亦不怕在飄泊的海上丟失錢財。這座城市展現了極具商業實用主義的智慧,始終懂得因時制宜,創建一系列周邊產業,圍繞著核心產業持續發展。

隨後,博彩業改寫了澳門的經濟命運——其巨大的影響力壓倒了任何與之無直接關聯的其他行業。歷史不斷重演:每當澳門經濟重整,都是在單一經濟引擎的指揮下進行的。今天,以1+4模式為基礎的經濟多元化發展也不例外,但有一個根本的差異:這次的計劃是基於一個更深思熟慮的策略,立足於旅遊業尚未充分開發的潛力,以及博彩業在面對貴賓廳衰落時的成功轉型。澳門並不需要從零開始。當下的問題在於,如何從旅遊業的基石出發,發展新興產業,同時避免將其淪為博彩業的延伸。

正如我們在本期(第10至11頁)的分析提到,要使經濟多元化從初步嘗試變成本地經濟的真正支柱,就需要大量的投資,在遠大的目光與實際成效之間取得平衡,而最重要的投資之一就是教育。但這項任務必須考慮到,教育若受制於澳門勞動市場需求,就只能局限於旅遊業,而旅遊業無論多麼有前景,都會受到內地市場波動影響。這些波動可能是由於監管的變動、消費力的改變,甚至是疫情等不可預測的全球危機。

城市若不斷自我革新,其實意味着尚未找到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政府與休閒企業閉門共議的成長模式,實際上排除了中小企的參與,其中許多企業擁有豐富的人才,卻缺乏資源。與此同時,這種方式令吸引外資到非旅遊業領域的必要性更容易被忽略,而這些領域正正是經濟多元的推動力。

此外,休閒企業作為澳門最大的僱主,始終受到政治壓力,必須優先聘用澳門居民。這為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造成了障礙:澳門需要具資格的外國人才,幾乎所有希望參與澳門經濟新篇章的行業都有此需求。

正如本期受訪的經濟學者指出,在所有新興產業中,只有金融業顯示出具體的成長跡象,其他產業仍需要策略性的重新評估,避免堅持採用效益成疑的解決方案。隨著政府施政方針即將公佈,社會預期,今年的應對措施不會有太大改動,尤其是因為上屆政府通過的預算案沒有太大調整。然而,公共支出可能會重新分配,這或顯示出政府有意改變思維,進行革新。

澳門總能從歷史中找到發展的參考,但仍需汲取的重要教訓是:可持續的經濟模式不能依賴週期性的革新。因為城市若不斷自我革新,其實意味着尚未找到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平台媒體》 執行總監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