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有改善空間」

「有改善空間」

鄭觀應公立學校校長胡潔表示,該校正在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但可在輔導學生和與家長合作方面做得更多。她又稱本學年的兩個中葡雙語班成果理想,下學年再開兩班。 


— 作為澳門首間三語學校,這個先導項目最大挑戰是怎麼?

胡:鄭觀應公立學校的流通語言是普通話,而學生母語大多是廣東話,我們先要為他們創造有利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們對小學和中學教育的雙語班很滿意。雙語項目的目標是,學生完成中學教育後掌握葡語和中文。在它的課程設計中,普通話和葡語的比例各佔百分之五十。我們的挑戰是課程的組織和活動。由於學生水平不一,某些班別會有兩名老師互相配合,另外每周設一到兩節補習班。

— 對比其他學校的學生,鄭觀應公立學校的學生有何優勢和缺點?

胡:我們有嶄新的校舍和設施,老師相對年輕,而且來自不同背景,母語較為多樣。我們學校奉行小班制,每班人數不超過27人,現在共有19班,一共352名學生,就像一個大家庭。無論是老師還是員工,都能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協助。我不會說是缺點,而是挑戰,例如語言的適應。有些學生在家裡講廣東話,但上學要講普通話,他們需要一個學期左右適應。至於葡人學生,他們也需要適應,我們提供了專題和有趣的學習活動協助他們。小學教育階段的需求是最大的,因為中葡雙語是教學和評核的語言。我們知道有些父母(因為不懂學校的教學語言)無法輔助小孩學習,所以學習的重心要在學校。

— 多元文化的學校有利培養更開放的學生,你認為這個項目能夠培養與別不同的一代嗎?

胡:我們期望學生由小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是為甚麼我們開設了辯論學社。我們覺得批判性思考是一種高階思維的能力的體驗。其實,除了辯論學社外,我們基本上所有學科都期望培養學生有多元思考的能力。

— 你上任時對修改了一些課程內容,改了什麼?為什麼要改?是因為本身的課程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嗎?

胡:課程內容是根據政府指引而改動的。多語言教學是要分階段落實的。我們稍微調整了教學時間,例如自然科學以前有5節課,現在則有4節;之前英語有3節課,現在已是雙語班的學科之一,同時在非中葡雙語班會佔5節課。去年我們有位葡萄牙老師教音樂課,但今年轉而以普通話授課,明年會恢復以葡語授課。

— 你認為學校有實現所設下的目標嗎?

胡:我認為有達到目標,但在輔導學生和與家長合作等層面上仍有改善空間。
— 校內葡萄牙人和外籍學生的數字有所下跌。

胡:我們與轉校的學生家長溝通過,大部分轉校都是因為家長要回到原居地或學生轉到葡語學制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第一年由於語言適應的問題[而轉校],因為我們的上學時間是從早上8時半至下午5時半,在學校講中文,但我覺得相關數字屬於正常。

-會增加中葡雙語班的數量嗎?
胡:我們現在有2班雙語班,明年會增至4班,一共是小一、小二、初一和初二。

— 學校對實現三語目標和培養雙語人才的策劃是怎樣的?

胡:我們在今個學年透過教青局,成功與兩間非本地學校結成姊妹合作關係,一間是位於葡萄牙里斯本的公立中學和小學,另外一間在深圳,也是一所小學和中學,透過這種方式與這兩個地區結成姊妹合作關係。在葡國,我們將會分三個階段推行一些教學合作計劃。在即將的新學年,我們將會在兩間學校設立一個網上平台,按照商談好的一個學年的一個文化議題,在網上交流。我們在學校舉行與這個文化主題有關的活動,將會呈現在網上,而他們亦會就同一主題組織活動,亦會在網上呈現,目的是甚麼呢?就是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透過這類網上接觸,增強葡語能力,無論是讀寫聽說,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葡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語言。我們亦想透過這類活動,讓他們深入了解和接觸葡國文化,希望學生透過這類活動,不單學識葡語,還能學習葡萄牙文化的精髓,培養文化素養。

— 那與深圳的學校呢?

胡:至於在深圳,在4月和5月,我們初一的中葡雙語班和初三學生到了深圳,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美文朗誦活動,我們與深圳的姊妹學校取得一個二等獎。在5月11日,我們去了香港與其他來自大灣區的優勝學校做了一個文化匯演。

蘇爔琳  01.06.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