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表示要利用進口稅收來彌補政府的部分巨額赤字。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反其道而行,將要求其他國家放棄對美國產品的限制,無論是進口稅(「關稅」)還是其他限制。
特朗普更加強調開放貿易,而手段是談判或打擊。這是不同的。與其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產品和原材料成本,特朗普的新倡議甚至可能導致成本降低和市場開放。
無所作為且奄奄一息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某程度上由美國取代。
「打擊」可能意味著更高的進口稅、對外國產品的直接限制或在其他國際關係領域的威脅。在小國的情況下,或許可以用炮艇或海軍陸戰隊到訪作為威脅,這在1930年代之前並不罕見。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已經威脅過巴拿馬。簡而言之,特朗普下令研究各國家進口美國產品的限制,逐國分析。
需要重申的是,這不僅是關於進口稅,還包括任何對美國商品的直接或間接障礙,而這些限制往往是保護主義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沒有對等的待遇,就會有「關稅」或同等的報復措施。
根據《公平互惠計劃》,美國關注的問題包括:對國內產品的補貼、對美國公司的任何徵稅或限制、增值稅(如果伴隨出口免除增值稅)、嚴苛管制、匯率操縱和工資操縱(以降低成本)。非關稅壁壘是一個巨大且實際上開放的清單:包括衛生措施、貿易技術壁壘、政府採購中對外資的限制、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或偏袒國有企業。
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內,問題國家的名單將會完成,並提出一系列要求。顯而易見的是,巴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會上榜。如果美國人想找麻煩,也許他們會拿一些東西,如市場開放。(巴西不會放棄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銀行、出口的商品和服務流通稅豁免、國有公司、政府採購國產品的特權等等吧?)
如果巴西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其他受到類似限制的夥伴會怎麼說?這將會很艱難。就美國而言,這開放市場、增加出口的計劃應會成功。考慮到低失業率和通脹距離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更何況移民勞工的供應將會枯竭),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已瀕臨危機。如果不增加進口(這是特朗普不想要的),沒有更多的勞動力供應(如移民),他們將如何增加出口而不會壓力通脹?我們將經歷更加危險但有趣的時代。
*原文刊於聖保羅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