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私樓價格雖較疫情前有所調整,但一般收入水平的居民現時仍然難以負擔。理解經屋是有限的公共資源,但是次調整始終會令部份原本合乎資格的申請者被排除在外,倘相關群體現階段不具條件在私人樓宇市場置業,將對其住屋規劃造成直接影響。即使有關受影響群體仍可考慮透過夾屋滿足置業安居需求,但現時「十劃只有兩撇」,當局應加快夾屋項目建設,並公佈包括售價在內等相關資訊,減少受影響經屋申請者的疑慮。
售價方面,兩年前當局指經屋呎價為五千元,而夾屋售價將參考相鄰區域私樓價格。換言之,位於偉龍馬路的夾屋項目倘參考現時相鄰區域私樓二手市場呎價,或與經屋售價相約。經屋與夾屋雖分別定性為公屋與私樓,但兩者之間卻有階梯關係,售價差距將直接影響「五個房屋階梯」的作用。雖然《經屋法》明確規定售價訂定尤其須考慮批地溢價金、建築成本及行政成本,但不代表特區政府沒有下調售價的空間,尤其上述三項因素沒有明確佔比,而行政成本計算亦具彈性處理的條件,建議當局適當下調經屋售價,避免影響經屋與夾屋的階梯效果。
現時經屋永遠姓經、去投資化,申請經屋人數將較以往大幅減少,加上未來多個經屋項目將分階段落成,本澳已具備條件落實經屋恆常性申請。建議特區政府盡快開展《經屋法》修法工作,為落實經屋恆常性申請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實現經屋恆常性申請,才可以令到有住屋需要的居民上樓有「期」,而這個「期」既是「時期」,亦是「期望」,將有助合資格申請者做好住屋、經濟,以至生涯方面的規劃。再者,恆常申請所收集到的數據,可以讓政府更精準掌握社會需求,令未來興建的經屋,無論在戶型及數量方面更符合社會需求,讓公帑用得其所。
*民众建澳聯盟 Aliança de Povo de Instituição de Macau(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