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一個月前,交通事務局發出新聞稿稱,從8月起將調整巴士路線班次,平日上、下午尖峰時段平均候車時間分別稍增約2至5分鐘及約4至9分鐘,其餘時段班次亦適當調整。消息一出,在社平媒體上隨即群情洶湧,市民以兩巴調整班次表輿論討伐交局「幾何級數」削班次至平均為20至30分鐘,有夜間巴士班次更大減至60分鐘一班。
三天後,交通事務局突然舉行新聞發布會,局長林衍新在會上表示,實際上約減少200班次,可節省約200萬元公帑。他稱,對於今次暑假巴士調整,若令市民產生任何誤解「我們是致歉的」,更反問道:「在今個暑假,學生、外僱、自由行的出行減少,是否不節省社會資源的運用?」但其後又多次強調巴士屬民生開支「斗零都唔會減」。不合理減少巴士班次不但導致市民怨聲載道,公帑也沒有節省到,反倒在期間增加超過100班特班車。
8月底,教青局突然在抗疫記者會宣佈因應衛生局最新防疫指引,未滿3歲幼童不適宜長時間佩戴口罩和逗留於校園,規定於9月1日開學前年滿3歲幼兒方可回校上課。大批家長怒轟此舉令他們大失預算,質疑未滿3歲幼兒不可回校上學,但可以申請入讀托兒所的做法自相矛盾。翻查衛生局抗疫專頁於8月22日公布《給學校開學後的管理建議》防疫指引中,僅寫道:幼兒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學生,於課堂時倘未能戴上口罩,在保持1米距離下可作允許安排課堂及活動。並找不到局方所指的「最新防疫指引」。
教青局局長老柏生在回應有關問題時表示就政策倉卒推出,對受影響家長致歉,雖多次承認做法有不足之處,但強調是政府政策,不會改變決定。
政府官員道歉和認錯(甚至不認有錯)後,但仍然不斷重複犯同一錯誤的問題在於,官員們自以為道了歉就是負責任,自以為道了歉事情便會過去。請不要忘記,認錯是為了承認過錯,道歉後應作出實際行動補救做好。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