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平台新聞故事 葡語在澳門怎麼了?

葡語在澳門怎麼了?

古澤霖 GUILHERME REGO

澳門人越來越有興趣學葡語,但同時,越來越少葡人留在澳門,公私營領域也越來越少使用葡語。《澳門平台》 採訪的多位雙語人士表示,社會文化環境對鞏固澳門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橋樑的角色至關重要。另一方面, 他們指出,現時雙語人才是供過於求。

跟中文一樣,葡語也是澳門的正 式語言。但近年,保育乃至推 廣葡語遇上不少挑戰。越來越 少葡人留在澳門,這是當下似乎難以迴避 的問題。 2011至2021年間,葡裔人口是有所上升 (0.4%)的。然而,這只佔人口的1.4% 。葡籍人士方面,2021年較2011年增加 3,791人。 然而,在葡國出生的本澳人口呈下降趨勢,由人口的0.4%跌至0.3%,即大約減 少3,000人。據估算,疫情實行「清零政 策」至2023年初重新通關期間,葡語人 口的減少情況有進一步加劇。

真正想要葡語來做甚麼?(…)要做中葡平台,僅是對語言有表面的了解足夠嗎?

澳門土生協會理事長 飛文基

澳門土生協會理事長及律師飛文基表示, 「從來沒看到政府如此『落嘴頭』推廣葡 語」,自然地,「報讀葡語課程的人數有 所上升」。 但是,一件事歸一件事。「推廣葡語與 日常的實際執行是兩回事。我看不見有 這種執行,而這是需要創設的環境。」也 因此,他問政府:「真正想要葡語來做甚 麼?」「要做中葡平台,僅是對語言有表 面的了解就足夠嗎?」 他讚揚當局的倡議和想法,但強調「政策 需要與目標一致」,而在他看來,目前是 要「有效地運用語言」。

延伸閱讀:如果雙語制消失,澳門也會隨之消失

以葡語學校為例

以葡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中,學生的比例 則反映另一面的情況。校內越來越少葡人 學生,取而代之的是母語並非葡語的學 生。以葡文學校為例,學校甚至要擴建以 應付需求。校長馬文度表示,現時母語非 葡語的學生佔整體「超過四成」。 同是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會長的飛文基也 表示,在協進會營運的魯彌士幼稚園,這 類學生「佔超過五成」。

公職人才大流失

公務員團隊中的葡語人才亦見流失。根 據公職局的數字,2021年至2022年間, 有316名公務員離開隊伍,其中大部分能 熟練掌握葡語。現時共有9,170名公務員 能說葡語,佔整體29%,較2021年減少 2.8%。 另一方面,同時精通中葡口語的人員共 有8,824人,較2021年減少2.6%,即 236人。能書寫中葡雙語的人員就更少, 只有8,764人,即較2021年減少2.4% (217人)。

《澳門平台》曾向公職局查詢是否有信心填補這些空缺,但在截稿前未獲回覆。澳門公職人員協會大會主席姍桃絲表示,「一直致力爭取讓精通中葡雙語的人士獲優先錄取,令葡語在公共服務的地位得到尊重,並提高外部與內部的葡語使用率」。在她看來,公共服務中的葡語溝通一直不奏效,經常出錯,甚至在一些服務中缺位。她表示,「需要聘請精通葡語的人員」,又指應讓這些專才「優先」擔任領導和主管職位。

雙語市場細小

即使如此,不論是私人或是公共領域,僱主對雙語人才的需求並不大,最少對筆譯和口譯的人才便是如此。李樂進是一名年輕的雙語教師。他認為,掌握中葡雙語「是有幫助」,但在澳門這並不保證甚麼。「學葡文或中葡翻譯的人在就業市場是有優勢,但這學位不一定與工作相關。六個和我一起唸翻譯的同學中,現在只有一個是從事翻譯工作。」原因呢?「翻譯需要高度掌握兩種語言,在高等教育才開始練習並不足夠。」

學葡文或中葡翻譯的人在就業市場是有優勢 但這學位不一定與工作相關

雙語教師 李樂進

另一方面,要掌握的遠不只有語言。聖若瑟大學的葡中翻譯課程是晚間課程。該大學語言及文化系的課程主任塔尼亞.里貝羅.馬克斯(Tania Ribeiro Marques)向《澳門平台》表示,「有興趣報讀葡中翻譯課程的學生,大多是已修讀一個學位的在職人士,希望增加競爭力(…)或最終考取公職。」正正是一年前,澳門的人才資料庫中,錄得中葡雙語人才共有1,279人,其中超過一半是翻譯人員。

雙語人才中,只有6.94%居於澳門。立法會議員馬耀鋒曾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政府着重培養,但多個行業都缺乏中葡雙語人才」。在他看來,這些數字反映了兩方面,「第一,澳門的產業不夠多元,不足以滿足或消化相關人才」,第二是「本澳雙語人才存在單一化和非本地化的現象,不利未來中葡平台的長遠建設」。

一年後,情況有所改善。資料庫錄得的雙語人才增加了635名,當中7.68%在澳門居住。從事翻譯的人數減少了1%。葡萄牙翻譯協會和葡萄牙筆譯和口譯專業人員協會會員陳嘉俊表示,「在我看來,政府一直明白澳門的雙語人才需要多元化發展。最近,我們看到當局推出新的資助項目,專為到葡萄牙升學的學生而設。這項目涵蓋新的範疇,例如科技」。

人才太多?

現實是,澳門正將外來的雙語人才拒之門外。兩名內地居民向《澳門平台》表示,政府因本地有相同資歷的人才,而拒絕讓他們在澳門居留。陳思研是其中之一。任職記者的她擁有中葡翻譯學位。2018年,她於《澳門論壇報》工作時,向貿促局提出了申請。2021年,當局終於回覆。拒絕的理由包括「在相關行業沒有太多經驗」、「欠缺文件證明資歷」,以及「欠缺證書、頭銜或獎章」。

「當我申請時,已有七年的工作經驗。到我收到回覆時,我已有十年經驗。我帶齊文件證明我的高等教育學位是中葡翻譯,還有兩三個東方基金會頒給我的報道大獎。」然而,這些都仍不足夠。回覆指,「持有相同學位的人共有19個,其中12個正尋找同類型的工作」。

當局指,2014至2015年及2018至2019年間,中葡翻譯共有734名畢業生。另一個例子是一名教師。她持「藍卡」在澳門一所高等院校工作已七年。由於她仍從事相關工作,《澳門平台》接受了她匿名受訪的要求。這名受訪者在澳門大學修讀葡語研究,在里斯本大學完成碩士學位,現準備完成該校博士學位的論文。

她於2018年向貿促局提出申請,最終於2023年才收到回覆,指其申請遭到拒絕。這名教師不滿,指這五年間貿促局從未要求她遞交補充文件證明其資歷。「在我看來,中葡雙語人才並非澳門特區要找的人才。新制度提出了四大產業。」他所指的是促進經濟多元的四大新興產業,即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和會展商貿。

「停留在語言」的文化

李樂進指:「在學校推廣葡萄牙文化仍停留在語言的層面。」「當我學葡語,我不是學其他葡語國家的文化,但這是教科書上的課題!」陳嘉俊認為,葡語社群的萎縮只會加劇這種斷層。「與目標社群的定期接觸和密切交流,是學習語言的基本,也至關重要。當然,熟悉這文化也是學習過程的重點。事實上,不認識一種語言的文化,也沒可能完全掌握這種語言。」飛文基也表示:「完全沒可能。」所以,他指出,「需要創設有利使用葡語,以及培養人才的社會文化環境」。

葡語的未來

陳嘉俊表示,「葡語似乎在弱化為一種形式,而不是實質上有用的語言。雖然澳門政府有意推廣,但結果總取決於這些措施能否推動社會氣氛。」他提醒,這將對與葡語國家的關係帶來影響。「澳門因為與葡國在歷史上的淵源而得天獨厚,但隨着時間過去,如果我們不加強保育,這歷史淵源會逐漸褪色,尤其是當有新的競爭者冒起。」

在我看來,政府一直明白澳門的雙語人才需要多元化發展。最近,我們看到當局推出新的資助項目,專為到葡萄牙升學的學生而設

葡萄牙筆譯和口譯專業人員協會會員
陳嘉俊

身兼葡萄牙亞太地區葡僑委員會主席的姍桃絲,促請政府「加強推廣葡語作為澳門正式語言的角色,讓家長認為子女學習葡語將有光明的未來,以鞏固澳門作為中葡橋樑的角色。」飛文基認為,要達到這目標「需要時間」,但如政策一日不改,所需要的時間將會更長。他又提到現時不斷有葡語課程推出。「所以是因為葡語課程少嗎?我認為問題不在這裡。在我看來,如果想法是要超越一般認知,計劃就必須貼近現實。」他又指,政府應就葡語的推廣,提出分階段且具透明度的方針。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