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博彩法〉》法案週一(24日)以30票贊成、一票反對在立法會獲一般性通過。會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未有就「衛星賭場」作出回應,稱留待日後小組會討論。據法案文本規定,娛樂場必須設在屬於承批公司的不動產內,然而目前「衛星賭場」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引發議員熱議有關條文將影響涉及「衛星賭場」的就業,議員林宇滔並對法案投下反對票。
修訂《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博彩法)已獲一般性通過。會上,不少議員聚焦討論俗稱「衛星賭場」的未來去向。
按照法案文本,娛樂場必須設在屬承批公司所有的不動產內,針對現時「衛星賭場」並不屬於承批人物業,當局設定三年的過渡期讓有關承批公司和業權人協調有關物業問題。多位議員關注若「衛星賭場」關閉,將影響數以萬計的僱員,質問當局如何保障就業。對此,李偉農認為保障「衛星賭場」的就業是博企的責任:「包括莊荷和監場等工作人員同屬承批公司,承批公司要承擔保障員工就業的責任。」
議員謝誓宏則提出,應將所有關於博彩行業的規定,均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確立,確保博企吸納原從事賭場或賭廳的失業人士。
據澳門葡文電台報導,在澳門經營的40間賭場中,超過半數─即22間,是澳博、銀河及新濠與「衛星賭場」合作。威尼斯人、美高梅和永利並沒有「衛星賭場」。澳博旗下有21間賭場,其中4間由特許營運商自行經營,分別是葡京、海立方、新葡京和上葡京,另有17間為「衛星賭場」。銀河集團經營6間賭場,其中3間是「衛星賭場」:利澳、百老匯和總統娛樂場。此外,駿龍和新濠影匯是新濠旗下營運的「衛星賭場」,新濠共擁有4間賭場。
身兼澳門博彩控股聯席主席兼執行董事的間選議員梁安琪亦表示,「衛星賭場」衍生出的飲食、商業的店舖將會受到影響;議員李良汪則強調,「衛星賭場」一旦結業,將影響周邊商鋪經營,質問當局有否評估「衛星賭場」退場帶來的後續影響。他批評在公開諮詢時政府並沒有提到處理「衛星賭場」的問題及聽取相關持分者的意見。
議員鄭安庭提議,將「衛星賭場」三年過渡期延長至五年或者十年;議員施家倫則認為,政府在法律當中必須保障本地企業及居民利益。他稱:「衛星場涉及牽涉帶動周邊商圈的發展,特別是數萬員工生計,希望在細則性審議法案時有更好安排。」施家倫強調,「一刀切」對中小企的衝擊是致命的,呼籲政府用「舊人舊制,新人新制」的方式處理。
延伸閱讀:「博企需要時間」
對此,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向議員重申,新增這一條文並非要扼殺「衛星賭場」,而是要回歸法律本位。因為連同衛星賭場在內的「娛樂場都屬政府財產,在承批期屆滿時須歸還政府,法案設定三年的過渡期讓有關承批公司和業權人協調物業的問題。」
李偉農並表示,政府修法目的是希望博彩業未來朝更健康及可持續發展,並預防「可能存在的問題」。他強調,法律生效至今已實施約20年,隨着博彩業的發展,無論法律實踐抑或監管都存在不足及滯後,有必要適時檢討及修訂博彩法。然而,李偉農並沒有直接回應議員提出的許多問題,僅稱留待日後細則性再閉門討論。
政府修法目的是希望博彩業未來朝更健康及可持續發展
一票反對
由於李偉農不願意在立法會一般性討論中回應現時「衛星賭場」數量等基本資料。這令議員林宇滔感到非常失望並投下唯一的反對票。「現時有多少衛星場不是要在細則性討論,這是要與公眾交代清楚,尤其是要強調,這是關於博彩業的法律,公眾乃至全澳門都非常關注。」他表示,博彩業仍然作為本澳的龍頭產業,同意需要修法規管。並指出另一個有關賭枱毛收入下限的建議的問題。「因為這對於前線從業員來說,如果減少賭枱數量,是不是代表職位亦會減少……因為現在大家有很多的猜測。」
如果減少賭枱數量,是不是代表職位亦會減少?
官委議員馬志成認為,「衛星賭場」是承批公司租用第三方物業經營的合作模式,有關修法為「衛星賭場」提供了「出路」,是善意處理此歷史遺留的問題。同為官委議員的邱庭彪則表示,現時「衛星賭場」不屬於承批人物業,無法在合同期滿時歸還政府,將影響新一輪賭牌競投時新承批公司無法使用舊有的娛樂場,難以無縫接收經營,為賭牌公開競投帶來不確定因素。
社會責任
議員梁鴻細及顏奕恆均表示支持修訂法案,認為這可進一步令澳門博彩業穩定和健康地可持續發展。他們亦關注政府對非博彩元素的考量及如何具體規範承批公司的社會責任。
李偉農回應稱,博企的社會責任法律上必然是抽象及一般性規定,未來會在競投方案上列明社會責任的方向及訂定非博彩元素準則,由競投者提出計劃再擇優選擇。
延伸閱讀:美國投資的社會責任和多元化
他指出,2016年前,旅客赴澳大多以博彩作為首選,而2016年後,基本以非博彩為主,尤其是購物、住宿等作優先考慮,未來的非博彩元素會在過去20年社會及市場積累基礎上提質、豐富和多元,希望在下一階段「由有變優」,新競投者能夠推動本澳非博彩元素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另外,議員梁孫旭亦關注會否延長現有賭牌年期,以及延後賭牌的重新競投時間。李偉農承認有延期安排,但具體時間容後才公佈,李偉農亦提及,考慮把規範中介人業務的資格及規則的行政法規提升為法律。
延伸閱讀:「人們傾向忘記2002年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