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專訪 「最大挑戰是學額不足」

「最大挑戰是學額不足」

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上任這個舉足輕重,同時也是挑戰多多的局近一個月,接受專訪時表示其所憂慮的亦是他工作的首要任務:學額不足。且預計3年後,將需增約11,000個學額。解決辦法或是增加每班的學生人數,削弱近年落實的小班教學政策。

問:您現在就任的這個崗位有哪幾大挑戰?
老:我在教育暨青年局工作近31年。先前作為副局長、部門主管及其他崗位的時候,也應對過不少的問題。我認為目前最大挑戰是學額不足。近年出生率持續上升,對未來學額的需求將會增加。現在小班制教學已相當飽和,3年後將面臨學額和課室短缺。教育的問題有很多,但急切要解決的是學額問題。
問:對所需學額數量有大概數字嗎?
老:目前我們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現時,每班平均有28名學生。若每班不增加人數,到了2021/2022學年,學額短缺便達11,000個。小班制教學政策中,每班學生人數限於25至35名。所以,未來會要求學校提升每班的學生人數。
問:每班學生人數將增加多少?有其他辦法嗎?
老:我們除了要求學校增加收生外,也有其他的方案。如果學校現在還有空置教室的話,希望能開拓成為課室;功能室(如實驗室和其他空間),若性質功能可共用的話,建議騰空出來成為課室,令能多開班,多收學生。同時,對有條件興建更多層教學樓的學校和有需要改建的學校提供協助,以便其多開班級。長遠而言,我們將助有需要的學校拆卸重建,另向特區政府提出預留土地作教學用途,如逸園賽狗場和新城A區的土地。人口的持續增加,每個小朋友也要上學,故我們每一年都要累加數以千計的學額。
問:面對學生的增加,每班學生平均增至多少?
老:澳門的學校可分為兩類:加入和沒有加入免費教育學校系統的學校。前者,受小班教育的規範。我們已經對每間學校做了評估,的確不是所有學校都具空間再收生。有些教室比較小的,可能只能收25名學生,也有較大的的教室能容納35名或更多的學生。因此,每班平均增至33名學生應是可行的。
問:教師短缺也是另一個問題。目前,教育體制裡共有多少教師,以及未來將需要多少?
老:今年2017/2018學年,非高等教育的老師共有6,962人。《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頒佈後,教師的條件和福利大有提升。從過往每周的多節數,到現在已減至每周中學16至18節,小學18至20節。《私框》落實前,教師薪俸每年約20多萬澳門元;到現在私立學校教師年收入中位數已達42萬元,所以說教師行業的薪酬可謂非常吸引。以前要吸引人入行做教師很難,現在這個職業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優先考慮,因為薪酬福利各方面都相當完善。因近年出生率的增加,對幼教老師的需求增多了。另外,特殊教育的教師目前雖然足夠,但將來也有增加這方面教師的需要。
問:能提供更多的數據嗎?
老:在這個學年,特殊教育學生共有767名,融合生共1,349名。2006/2007學年,特殊教育學生只有400多人。可以看到在這11年內,增長的幅度非常大。增多的原因是否由於生活方式、污染或其他因素,這點我們不得而知。家長對子女特殊教育需求的認知有所提升,會帶小朋友到我們的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作評估,以了解小朋友會否有這樣的需求。社工局、衛生局、教青局也組建了一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服務對象為0至6歲的幼兒,結果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具特殊教育需求的跡象,估計未來數字還會增多。特教老師的需求增多之餘,教師亦需增加培訓。融合生也屬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他們能與普通學生一起上課,只需要向其提供一點輔助。這種情況下,老師是經培訓的普通教師而已。根據資料顯示,2017/2018學年,修畢36小時融合教育證書課程的普通教師有約2050名。未來我們希望能為融合生提供更多教室和班級,也需要更多這方面的教師。
問:可是,在教師需求的層面沒有確實數字嗎?
老:我們要確保每名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教師的需求定必會增加,但很難去估算一個確實的數字。舉例特殊教育方面,需要很多不同的治療師,如語言和物理治療。目前,0至3歲或3歲以後的首階段學童,對語言治療的需求很大。澳門理工學院最近有開設語言治療的培訓課程,但一屆只有約20人,這是不足夠的。即使在教青局系統中的治療師也是不足夠的。相關兒童要接受療程治療,但覆診間距間需等候良久。我們有與香港的治療師訂立合作協議,但香港亦同樣面臨短缺。所以,將來我們會看看能不能從台灣和新加坡請到這方面的治療師過來。即便我們有開設這類課程的獎助學金讓學生到外進修,但進度滿足不了現時的需求。因此,我們有兩種方法去解決治療師不足的問題:培訓教師和學生的家長。老師雖然不是治療師,但有過培訓後就能協助這類小朋友;而家長也應接受相關的培訓,讓父母也能從旁學習到可以怎樣在下一次治療前在家教導小朋友,父母也是需要跟我們合作的。
問:您對以葡語為雙語教育的一環有何看法?
老:澳門作為「一中心 一平台」,是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重要角色。葡語也是我們的官方語言之一。在公立學校中,每位學生都必須學習葡語——在中文學校裡的學生要學習葡語,葡語學校的學生則要學習中文。而私立學校方面,雖然葡語不是強制學習科目,但我們會以措拖來鼓勵葡語的學習,也有投放資源予老師開設葡語課程。目前,正有逾2000名學生在正規課程裡修讀葡語。回顧2012/2013學年,共有20個校部開設葡語課程,有約千二名學生修讀。至 2017/2018學年,私立學校已有4,162名學生修讀,包括葡語課程及餘暇活動。我不會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比起這5、6年間,這個增幅是很大的。另外,我們也有在暑假期間讓學生有機會到葡萄牙進修葡語。教青局學生福利基金也有獎助學金予學生修讀與葡語相關的高等教育課程。去年,我們在兩間公立學校,分別是二龍喉中葡小學及鄭觀應公立學校開設中葡雙語班,鄭觀應公立學校設於小一、初一年級,二龍喉中葡小學則設於小一年級。「中葡雙語班」將在隨後的學年逐步延伸至初三年級。同時亦會推動讓學生了解葡語文化,例如,為了讓他們認識葡萄牙的傳統,公立學校更會每年舉辦栗子節嘉年華。我們亦將於2017/2018學年完成整個小學教育階段葡語教材的修訂,而2018年起則會檢視中學階段的相關教材。
問:未來將會開設更多雙語或三語,即囊括英語為教學語言的班級和學校嗎?
老:這方面我們有待商討。現在這兩所學校實施的是為一先導計劃,一段時間後我們會作評估及宣傳。因為其他學校不了解該計劃的話,會不願意參與,且這也不是強制參加的。我們現在如課程改革,也是從先導計劃開始的。澳門現在不是很多人知道這個雙語班,更正確來說是三文四語班,包括英文、葡語、普通話和廣東話。
問:現在有很多學校以普通話授課,這一舉措是否以犧牲廣東話為代價?不擔心因新一代以普通話學習而令廣東話息微嗎?
老:根據基本學歷要求,當中要求學生應掌握兩種語言,分別是普通話和廣東話,所以在學校裡他們一定要學習普通話。一些國際學校,或以國際模式教學的學校,他們的中文則以普通話為主。我們不擔心學生的廣東話會不好,因為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以廣東話溝通,已經對這個語言很熟悉了。如果在學校裡能再學習普通話,就能令他們多掌握一門語言。我覺得這方面不構成問題或憂慮。
問:有老師及人員反映,因在政治社團中擔任職務及將其職務公開而遭受報復,這些事件您了解嗎?您認為澳門的學校及教育制度提供足夠空間予批判性思考嗎?
老: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類事件。我們經常有收到老師的投訴,但是從沒收到這種剛說因表達政治訴求而遭解僱等後果的投訴,我從沒聽說過。至於批判性思考及教學中的言論自由,我們對此非常重視,對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亦同樣重要。我至今仍沒聽到過老師因政治立場而遭解僱的消息。
問:現在澳門有越來越多的外地僱員,也可能會帶著他們的子女來。教青局和政府會審視支援政策,以便外僱的子女可以在澳門上學嗎?
老:首要考量的是視乎該名外僱的子女的居留權。教育是一視同仁的,若他們的子女符合要求,仍會享有部分的福利,教學內容等方面也與本澳生一樣。不會將本澳生與外僱人員的子女加以分類。
問:幼兒入學前要先通過面試和筆試,這些考試內容是什麼?以他們的年紀,您認為有這個必要嗎?
老:以前幼兒入學的確很麻煩,要到每間幼稚園排很長隊拿報名表。現在有了幼兒入學中央登記制度,父母可替小孩一次報考6間學校。如考試撞期我們亦盡力與校方協調,讓小孩可出席所選學校的全部考試。托兒所會教小孩一些數學的概念和認字。如果小孩沒上過托兒所可能不懂或沒學到,也不是每個小孩也會入托。因此,教青局要求幼稚園的入學要求不能以曾入托為條件,也不能建基於知識考量。面試應是以遊戲形式進行,不可以是算術或寫字,這不是我們所認可的入學試模式。校方會是跟小孩玩遊戲,從中觀察他們的待人接物技巧,以評估學校自身有否條件接收該名學童。向父母和小孩所提問的都是很簡單且不建基於知識層面。3、4年前,我們收到學童家長非常多的投訴,現在投訴數字已大幅降低,相信是由於我們的考試制度有所優化。

蘇爔琳  09.03.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