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澳門必須具有更多政治想像力」

「澳門必須具有更多政治想像力」

中國南部地區經濟一體化項目的深化 —— 包括大灣區項目 —— 也帶來政治挑戰。盧兆興(Sonny Lo)受邀參加上週四澳門葡文英文媒體協會舉辦的講座,他表示如果不改善代表機制和政府執政能力,澳門將面臨喪失競爭力的局面。

—— 今年是香港回歸20週年,習近平主席可能出席慶祝儀式。這是北京與該地區關係的轉折嗎?
盧兆興 —— 香港慶祝回歸20週年紀念儀式非常重要。習近平主席可能訪問香港,這代表對「一國兩制」體系的重視。當然,這將成為非常重要的活動。北京與香港之間的關係正進入經濟一體化的新階段。根據李克強總理幾天前公佈的年度報告,香港與澳門應融入大灣地區,推進中國內地的經濟一體化進程。 2047年前,香港將融入經濟一體化,2049年前,澳門將與中國內地整合。
—— 談到大灣區項目,目前還不了解該戰略的詳細細節。我們知道這與經濟一體化進一步加強有關,而且關注重點是經濟活動。你認為可能會如何演變?可能演變為關稅同盟?
S.L. —— 似乎是缺少細節。如果我們回顧2009年整合香港與澳門的珠江三角洲一體化項目和2011年中國政府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以及2016年實施的「十三五規劃」, 我們會發現大灣區項目的大體輪廓已經描繪好了。這意味著,在中國南部地區,很多珠江三角洲城市 —— 包括深圳、香港、澳門、珠海、東莞,都往往有自己的分工。第二,這些城市將在經濟運行和運輸發展方面進行更密切地協調。合作的政策領域不僅涉及運輸,還涉及環境、貿易、文化、學生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教育、科技交流等。
—— 但具體而言,我們能預測這些城市之間的邊界消失對於商業和跨境貿易的影響嗎?關稅同盟的設想在短期內可能實現嗎?
S.L. —— 中國政府並未採用關稅同盟的表達方式,但大灣區項目將使得澳門、香港、珠海和深圳的關係更緊密。第二,政府層面將建立加強協調的機制,非政府層面的關係也將加強。第三,中國南部城市之間的地區合作符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或許經濟聯盟是更好的指代大灣區的詞語。這一中國的經濟聯盟將加強合作,儘管這些地方的稅收和法律體系之間存在差異。
—— 將成為該一體化項目最終目標的台灣近年來被很多經濟協議青睞,但自台灣民進黨選舉大勝後,台灣與北京關係發生明顯倒退。香港和澳門是否有相同命運取決於它們的政治選擇?
S.L. —— 從政治角度而言,香港和澳門不會被「台灣化」。台灣的政治體系很特別,因為其民主體系是西方化的。蔡英文當選令中國內地和台灣的關係去年惡化,但我認為,中國利用大灣區項目的目的是調動經濟手段,將台灣吸引至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軌道中,雖然這需要花費20至30年。中國政府對台灣的執政黨持漠視態度,無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國民黨或早或晚都會重返執政地位。大灣區想法是從務實和現實主義政治的角度利用中國南部的經濟聯盟吸引台灣。如果台灣看不到加入這一經濟聯盟的好處,也就會失去在大中華地區的競爭力。
—— 你談到需要更多政治現實主義觀點。對於澳門,這意味著尋求市政機構選舉而放棄直接選舉特首?
S.L. —— 談政治現實主義比應用它容易。香港目前的局面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政治化,不同於澳門,人們都更加務實和現實。我們預計,香港未來幾十年會持續有小衝突和政治鬥爭。相比而言,澳門的情況沒那麼嚴重,但仍需要政治實用主義,培養本地人才、增強競爭力並加強執政能力——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住房和交通問題……
—— 但從政治體系角度而言,這種現實主義意味著什麼?
S.L. —— 澳門必須在政治上更富有想像力。在政治改革方面,澳門落後於香港。澳門的人口正在增長,政府應該認真地考慮加速政治改革,建立街區委員會(市政機構),和香港一樣,令更多公民可以參與選舉,通過公民代表向澳門政府傳遞自己的聲音。從政治角度而言,澳門一直過於保守,因為政府認為改革就是向影響其施政的民主過渡。澳門的精英應首先將政治改革視為加強執政能力的行為。否則,澳門將落後於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 在香港,我們可以說,政治改革僵局是促使地方主義興起的因素之一。北京如何整合這種地方主義視角,它很獨特,但卻是香港回歸過程的一部分。
S.L. —— 北京政府有沖淡香港地方主義的政治動機,但也有關於它是否會成功的疑惑。地方主義應急程序一直在抵制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陸化』。2047年前,香港將擁有抵制一體化的地方主義力量。地方主義力量和大灣區的經濟一體化將並存且相互鬥爭。肯定會出現緊張局面——問題在於不知道緊張程度。

紀美麗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