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工局推出了《澳門婦女發展目標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是澳門特區首份婦女事務發展的政策規劃。《規劃》共提出了8個領域、21項政策目標、79項短中長期措施(見圖)。總目標是讓不同性別均能行使同等的權利,在賦予女性更大的權能後,期望她們(尤其弱勢婦女)在各方面獲得更充足的發展機會。
立法議員黃潔貞表示,整體而言,現時本澳女性就業人口自2017年起已超越男性,實現經濟賦權。新一屆政府女性主要官員佔比達33.3%,終審法院院長亦由女性出任,行政會女性成員增加,為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提供更廣闊空間。政府近年在婦女權益方面也有不少積極的措施,例如修法延長產假至70天等等。
但她亦指出,澳門女性發展仍面臨挑戰,單親媽媽和殘疾婦女等弱勢群體女性,處境更為艱難。她解釋,單親媽媽常因前伴侶未盡親職責任,獨自承擔家庭照顧和子女撫養的雙重壓力。受限於時間,她們多選擇專業性低、工時彈性的工作,收入不穩且偏低。「此外,部分離異女性因前伴侶拖欠或拒付扶養費,經濟壓力加劇。她們在經濟、情感和社會支持方面承受巨大壓力。」
有曾遭遇家暴的婦女接受本媒訪問時,亦提到追討扶養費的艱難與無奈。另有受訪者分享,由於離開院舍後支援不足,在親子關係方面亦感迷茫,再加上經濟、法律訴訟、甚至前夫騷擾或逃責等原因,壓力更是百上加斤,有些家庭甚至會出現再陷入家暴的風險。
澳門家暴受害人互助會理事長葉濃喜亦表示,有受暴婦女曾反映,能遇到能理解自己的社工和心理醫生猶如「中六合彩」。據一直關注受暴婦女的社工學者何頴賢觀察,現時澳門雖然有為單親家庭提供多種服務,但較為分散,現時的兒童托管服務亦未能滿足一些單親媽媽的需要,認為一站式的服務有助減輕這些母親的壓力。
作為國際化城市,澳門制訂下階段婦女發展目標規劃,對推動社會進步和實現性別平等至關重要。
何頴賢又認為,家庭的情況各有不同,且常有突發情況出現,因此希望支援能是制度化及人性化,照顧到每個個案的不同需要。「令到不是因為你的個別原因、令到每個媽媽不需要出盡力去『打仗』,才可以為自己爭取到需要的東西,但同路人不能受惠。」她補充,在訂定下一階段的婦女發展目標時,可以考慮為現時未有提及的弱勢婦女提供更多支援。
下階段的目標
有關《規劃》於今年屆滿。黃潔貞表示,婦女權益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國際化城市,澳門制訂下階段婦女發展目標規劃,對推動社會進步和實現性別平等至關重要。她認為,下階段目標應從多維度提升婦女權益,例如提升女性在立法會和公共機構決策層的比例,支持女性進入科技、工程等傳統男性主導行業。
她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為離異或殘疾婦女提供就業轉介、職業培訓和心理輔導等支援;健全社會福利及勞動權益體系,積極推動家庭友善措施。她又指,為確保目標落實,應建立數據收集和評估機制,定期公佈進展報告,接受社會監督,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
她又提議推動「性別主流化」理念,制訂可測量指標(如性別統計、性別預算)。她表示,當局於2023年已試行「性別主流化檢視清單」,但目前僅有10個部門參與試行,建議提議政府加快推廣至所有公共部門,確保有關理念在公共政策中得到全面落實,並研究將該清單擴展至私營機構和企業實施,並通過宣傳教育,提升社會各界對性別主流化的認識和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