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尋找答案

尋找答案

費冠勳 Martim Fialho

澳門當局於2021年共錄得60宗自殺事件,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1%。《澳門平台》與明愛中心總幹事潘志明和澳門時事評論員蘇文欣探討導致澳門居民自殺的主要原因,以及改善精神狀況的方法。

據澳門衛生局的數據,2021年全年「澳門共錄得60宗自殺案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1%」。而去年第四季則錄得「22宗自殺案件,其中21宗(95.5%)是本地居民,非本地居民佔4.5%」。

澳門明愛中心為有自殺念頭的居民提供援助,包括求助熱線和心理諮詢服務。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向《澳門平台》表示:「去年我們接到超過1.2萬個來電。按比例來算,今年首四個月我們接到來電數量與去年相當(約4,000個來電)。」

延伸閱讀:明愛熱線首四月接逾四千求助

潘志明解釋,即使來電數量增加,「並不代表有更多人自殺」,這說明求助熱線的宣傳奏效,他並認為「如果來電增加,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他又指:「一般使用明愛中心熱線求助的居民大多數是40至50歲的中年人。」

他表示:「在某種意義上,那些求助的人通過致電熱線減輕壓力,解決問題,避免發生悲劇。」

澳門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表示,從個人層面,自殺的原因包括「個人、經濟、社會、情感或其他因素有關」。他表示:「從這一層面來講,我們可看到他們存在某些心理疾病。」

然而,蘇文欣指出從社會角度來看「當社會有明確的目標時,人與人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團結」。他解釋:「例如疫情初期,人們團結一致,目的是為了抑制病毒的蔓延。」

蘇文欣並以此為例,指出一個集體目標「有助於解決各類社會問題,加強社會規範」。他表示,儘管有部分人偏離這個集體目標。「例如那些選擇自殺甚至犯罪的人。」但自殺率和犯罪率「最終都會下降」。

被迫孤立

此外,一位選擇匿名的澳門學者向《澳門平台》表示,本澳自殺率下降21%的原因「或許是社會開始接受經濟下滑和失業率增加的事實」。

潘志明則認為,自殺率下降21%的原因是「社會、政府和制度的積極干預,教育的努力,以及其他推廣求助熱線的方式」。他解釋:「我們希望通過社交平台等更流行的途徑接觸年輕人,以防止自殺個案的發生。」

延伸閱讀:研究指疫情下自殺風險上升 長者及中年人士屬高危群組

專注於社會問題的匿名學者表示,三年前「人們可以到處出行」,而現在出行「已經變得很困難了」。他解釋:「由於我們現在更加封閉,我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出行旅遊不僅是消費,更是讓人身心愉悅。由於現在不能出行,我們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蘇文欣承認現時居民「對不能離境已經產生厭惡情緒」。他指:「這會導致社會規範弱化,增加社會分歧。」他又指,受經濟下滑的影響,從共同目標和社會規範的角度來看,社會變得「更加鬆散」,「可能導致分歧的增加」。

就業及其他因素

但潘志明指出儘管就業困難,「這並不代表自殺率會增加」。「這不只有單一因素。人們自殺的原因還包括疾病、心理因素、抑鬱。如果我們的社會更加包容,那麼失業就不會再是導致自殺的主因之一。」

蘇文欣指出失業會讓人「感到絕望」。他表示:「或許有一兩個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大多數人不會。沒有一個單獨的因素會影響自殺率。」

致力於探究社會問題的匿名學者表示,民眾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他指出:「近兩年來,因為疫情,我們沒有看見出現的大型遊行和請願活動。還能自由上街時,市民尚能質疑政府,釋放不滿。現在他們無法這樣做,導致他們更加孤立。」

在另一方面,這位學者認為可能導致自殺的原因之一是失業,因為在中國社會擁有穩定的工作「被視為非常重視的事」。他表示:「我們的社會保障在這一方面不是很健全。如果父親失去了工作,整個家庭會陷入困境。部分人會選擇自殺,因為他們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延伸閱讀:司警:散播鼓吹自殺屬違法

與之相反,潘志明認為澳門社會保障「很堅固」,但今年隨着失業率不斷攀升,「可能會導致自殺率的上升」。今年的頭幾個月,明愛已經連續接到個案。然而,潘志明認為如果「我們沒有更強大的社會支援網絡,人們會墮入孤獨寂寞的漩渦」。

他表示,許多勞動者需要晝夜輪班工作,且房租偏高,許多家庭無力買機,導致部分居民選擇自殺。「有一些居民是因為賭博而自殺。然而,這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更多的是由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造成,包括65歲以上的老人家。在澳門,儘管社會保障體系對老人家很友好,但還是有許多長者選擇自殺。」

蘇文欣表示從個人層面而言,「每一個人都需要找別人傾訴」。他表示:「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成功地解決,甚至預防自殺問題。而促進這種關係是需要時間的。」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