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劉明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突顯澳門經濟多元的必要性,但只有在更多高質素人才的情況下方能實現。
劉明是商業會計準則的專家,重點關注澳門發展以融資租賃為亮點的新金融服務、以及近幾年的人民幣證券交易市場。他認為,要落實這些可令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有必要為澳門引進更多高質素人才,以及加強對本地人力資源的培訓。此外,亦要重視與葡語國家具戰略意義的聯繫。
─現在我們可粗略估算新冠疫情對中國和澳門的經濟帶來的影響嗎?
劉明:對中國內地和澳門短期經濟的影響非常明顯。新冠疫情始於中國內地,衝擊固然最為直接。雖然澳門在政府的領導下有效應對疫情,但我估計澳門首季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或將大跌,跌幅甚至超越內地和香港。這是由於澳門非常依賴中國內地的經濟表現,旅遊和博彩業在無遊客的情況下難以生存,希望這次疫情成為內地和澳門的教訓。長遠而言,希望中國能有更好的危機管理,澳門也能發展好經濟多元化。
─澳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援助措施。其實還可做點什麼以支援中小企和市民?
劉明:援助措施主要是傾向短期,目前來說非常重要。我們有很多很好的大政策,例如粵港澳大灣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這些全部都大有作為。但問題是如何落實好這些政策?澳門的中小企和市民可在這些政策中擔當怎樣的角色?澳門政府應思考如何協助市民和中小企裝備自身以融入發展的大方向。
─澳門經濟極度依賴內地旅客,如何處理這一關鍵因素?
劉明:這是目前的現實,未來幾年也會繼續如此。澳門長期以來就一直是吸引國際旅客的旅遊勝地,我覺得未來可加強這一方面。澳門亦要在非旅遊領域投放更多資源,可以考慮發展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平台。要做到這一點,本地高校,如澳門大學,可在商業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中擔當重要角色。而粵港澳大灣區則可為澳門提供尚未有的資源,如橫琴島就可為澳門提供土地資源和高新科技。
─在經濟多元的層面上,這幾個月大家都很關心發展創新金融服務的項目。你對此有何看法?
劉明:澳門目前在這方面做得不多,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已經有香港、上海和深圳的好例子。在非傳統金融服務的背景下,澳門需要尋找利基市場,例如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的聯繫。通常而言,將兩方撮合至一單生意中需要高標準的會計資料。通常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美國和英國的會計標準的質量都很高,但在中國和許多葡語國家中卻非如此。
融資租賃服務亦非常重要,因為在這些金融交易中涉及兩方人,必須要掌握行業知識和了解對方。除了可以透過會計準則,他們還可通過此服務了解和信任對方所經營的業務。融資租賃服務可以是澳門的出路。
─那你對人民幣證券交易市場有什麼看法呢?
劉明:我認為澳門具有很大潛力。加上最近美國承認中國不是貨幣操縱國,人民幣將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流通。澳門相比內地的其他城市,具「一國兩制」的優勢。我認同行政長官所說的,澳門尚未真正準備好這門業務,相關法律基礎亦待完善,可能需時5至10年。
─澳門需要什麼?
劉明:人力資源、法律框架、高度專業的人才、依法(合規)和市場知識。
─哪些類型的公司會對在澳門交易所掛牌感興趣?
劉明:不同類型的公司都會有興趣。澳門有發展成熟的博彩公司,他們也可能感興趣。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一些已經在其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這些公司具穩健的管理和會計機制。在大灣區內有很多大型企業,但香港交易所有限額,無法讓所有感興趣的公司都掛牌上市,澳門以後就可以是另一個好的選擇了。尤其對於在葡語國家營商的中國企業而言,他們對此可能會很有興趣,畢竟考慮到這裡有相近的法律和文化。
─剛剛提到的人力資源問題。澳門有人力資源來實現經濟適度多元這個願景嗎?
劉明:目前來說我不肯定我們有。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並沒有其他發展很成熟的行業。要成功達到經濟多元,我們需要大灣區和其他國家外來的人力資源。金融行業我們也沒有足夠的人才。教育界也需要更多具資格的人手。
─本地教育制度要作出調整以配合經濟多元這個目標…
劉明:是的。政府亦意識到改革和發展教育制度的重要性。特區政府投放很多資源在中葡雙語教育。未來我們也要懷有開放的思維和務實的態度。
澳門還有「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計劃,加上與葡萄牙的歷史關係,造就了中葡平台的誕生。由此可見,澳門確實具有很多獨特優勢。與此同時,本地人對葡語的興趣興日俱增,但坦白說仍未足夠。
─上個夏天你參加了由高等教育局舉辦的考察團,到了科英布拉大學交流。當中你取得了什麼經驗?
劉明:考察收穫豐富。期間我認識到了幾位會計學的專家,正打算與他們展開合作。澳門要鞏固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平台的地位,各方之間的相互了解尤為重要。
學語言重要,但會計則是為商業世界裡的語言。世界各地不同角落都會用自身的會計語言和準則,所以我計劃與科英布拉大學的教授合作,對中國與葡萄牙作對比研究。
馬天龍 06.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