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去年10月,我有機會到訪中國,遊覽了34個省中的其中3個地方(北京、深圳和廣州)。儘管時間不長,這是旅程卻讓我瞥見了她的偉大。在過去的20年,中國已脫穎而出,成為非洲國家發展的主要合作夥伴。這不僅是在財政資源方面,在指導其發展政策的價值觀和原則方面也是如此。

《安哥拉日報》執行與內容總監*

中國施政的核心目標是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升級、過渡到再生能源、保護自然資源、城市可持續發展、減少貧窮和促進社會平等,以及鼓勵循環經濟和回收利用。這些原則與經濟進步相結合,使中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自2000年以來,中國這大國推動了中非合作論壇,將其視為加強與非洲大陸各國關係的戰略平台,作為討論發展、經濟合作和相互投資的空間。

在2024年9月4日至6日於北京舉行的活動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向非洲國家提供3,600 億元人民幣(約458 億歐元)的財務支援,並將於2027年前實施,以加強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合作,並在未來三年內創造至少100萬個就業機會。這些數字與美國、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的投資形成了強烈對比,並引起了爭議。儘管歐美等國的投資數額龐大,但卻無法與中國對非洲的貢獻範圍相提並論。

過去20年來,僅在非洲,中國就修建了6千多公里的鐵路和公路、約20個港口、80多個大型能源設施,並協助興建了130多個醫療設施、45個體育場館和170多所學校。當中包括非洲聯盟會議中心、肯亞的蒙巴薩—內羅畢鐵路等項目,彰顯了中非之間的共同發展。

它又向非洲人提供了12萬個獎學金。兩國於1983年開始建交,現時在安哥拉有大約400間中資企業和3萬名中國人。在過去20年中,雙邊貿易總額於2023年達到230億美元,中國向安哥拉出口機械、電力和鋼鐵產品,及主要由安進口原油。

中國與非洲的聯繫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中國與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隨著發展,中國對非洲大陸的承諾也不斷增加,因此在2006年成立了中非研究所,旨在促進文化交流、技術培訓以及對兩地發展都至關重要的領域的研究。

然而,這種夥伴關係的成功取決於非洲領導人的態度。其中有些領導人與法國和英國等前殖民國家有歷史上的協議。這些國家數十年來一直維持限制非洲國家真正發展的承諾,限制前殖民地的經濟和政治自主權,因此造成非洲人為了在歐洲尋求更好的條件而移民外流。

要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非洲領導人可向中國取經。在短短50年間,也就是多個非洲國家成功爭取獨立後的50年間,中國已經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而許多非洲國家仍然面臨基本的結構性挑戰。

從幾個驚人的數字可以窺見中國的高速發展:2021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367兆元人民幣(約16兆美元),糧食產量達到6.8285億噸,鐵路網長達15萬公里,入學率超過99.9%。此外,中國擁有528.7萬公里的龐大公路網,城市化率達64.72%。

在分析中國在基礎建設、農業、技術和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的投資時,可以看到一種堅定的承諾。相比之下,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投資通常只針對例如是資源開採的有限或戰略領域,不一定反映出長期的合作關係。

現在的問題是:非洲領導人是否準備採用這種新的發展模式,擺脫舊有的殖民關係,轉而建立更平衡、更有前景的夥伴關係?

*文章原載於《安哥拉日報》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