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2050年達至零排放路還很長

2050年達至零排放路還很長

環境保護局公佈《澳門長期減碳策略》,爭取2050年前達至近零排放。有學者和環保人士接受《澳門平台》訪問時認為目標可行,但對政府的承諾表示懷疑。一些關鍵問題仍未解決,包括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古澤霖 Guilherme Rego

為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環境保護局公佈《澳門長期減碳策略》,主要目標是在「2030年前」落實碳達峰,並在2050年前實現「深度減排」,即「近零排放」。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的陳俊明表示,「目標是好的,戰略也是完美的」,但他看不到當局有任何實際「承諾」來落實這項策略。他指:「我們是一個發達城市,應該走在環保運動的尖端。」他對可持續發展領域「緩慢的立法進程」表示遺憾。

電力生產佔澳門總排放量的70%,近年來約90%的電力都依賴進口。發電廠的燃油發電量已由2012年的100%縮減至2022年的6.6%。政府承諾目標為完全轉用天然氣,並表示將繼續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及探索碳捕集與封存技術。

外購電力方面,現時與南方電網的合同已要求使用非化石能源發電的比例需超過40%。根據統計,近十年來,澳門的用電量一直在增加,但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在減少。

化石燃料仍在主導

再生能源的成本較高,但這也應成為人們節約能源的動力。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成員 陳俊明

政府的目標是2050年或之前實現100%非化石能源發電,但環境科學家、空氣監測和品質專家李旻達指出,到目前為止,政府的行為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澳門似乎非常被動,因為澳門使用的電力有80%以上來自外地,而2019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有60%來自進口電力。澳門需要一個嚴格的監管機制來確保電力不是來自化石燃料。」這位聖若瑟大學學者表示,「由於缺乏推廣」和補貼,太陽能板在私人市場的使用率非常低。他認為,這應該是新時代的重中之重。「我們在大灣區的鄰市,如香港和珠海,私人市場上採用太陽能電池板已相當普遍。」

就《策略》未有重視可補充傳統電力的可再生能源,李旻達也表示遺憾。另邊廂,陳俊明承認「再生能源的成本較高」,但認為「這也應成為人們節約能源的動力」。

澳門環保團體Macau ECOnscious成員、環保人士賈加路(Gilberto Camacho)指,「《策略》所概述的目標不太可能實現」。他認為,目標是根據「我們今天所掌握的數據」而制定的,但「明天我們會有未被公式納入的其他數據」,這意味著「對2030年和2050年的預測很可能是錯誤的」。

他又指出了目標實現可能會被推遲的外部因素:「以德國為例,由於俄烏戰爭,德國被迫重新在發電站中使用高污染的煤炭,以便在嚴冬中民眾得以保暖。澳門當局的預測是樂觀情況下的作出的,即使如此,我仍對目標能否被實現有所懷疑。」

Macau Carbon Strategy

綠色交通

其他大灣區城市只允許零排放車輛進入市中心……此外,包括里斯本在內的歐洲城市正在創建零排放區。

環境科學家 李旻達

 

政府已宣布計劃透過一系列稅務獎勵措施,逐步以電動車取代汽車。同時,政府也承諾在新停車場和公共屋苑內增加電動車充電站。根據官方數據,到2022年底,澳門已安裝了2,500個公共充電設施。此外,去碳化策略旨在優化步行系統、完善公交和軌道交通等,以減少私人車輛使用的碳排放。

賈加路認為,「澳門街頭的電動車在逐年漸增」,不過「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此外,停車場加裝充電設施也帶出了新的問題。「汽車電池的壽命結束後送去那裡?為何仍允許排放超過公眾健康最低標準的氣體的車輛在市面流通?考慮到澳門的面積,有必要設立單車專道。我認為,市中心的一些街道應劃為行人、單車和一些政府車輛(警察、消防員和救護車)專道。」

考慮到澳門的面積,有必要設立單車專道。我認為,市中心的一些街道應劃為行人、單車和一些政府車輛(警察、消防員和救護車)專道。

環保團體Macau ECOnscious成員 賈加路

在李旻達看來,澳門需要更快、更堅決地停用化石燃料汽車。「許多消費者拒絕改用電動車,是因為充電成本跟入油相差不大。在大灣區的其他地區,如香港,已經制定了較高的入油市場價格,而其他大灣區城市只允許零排放車輛進入市中心,令駕駛者轉向使用電動車。此外,包括里斯本在內的歐洲城市正在創建零排放區,這進一步促進了人們使用污染較少的車輛。」

賈加路特別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辦法,以解決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在路面下方埋一塊板,裝有接收線圈的電動車經過時就能充電。這項技術已經在德國和美國通過試驗。瑞典計劃到2025年會在共3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採用這項技術。歐洲的一項研究模擬了412輛汽車的行駛情況,發現將家庭充電與此動態充電相結合,可以將電池的體積縮小70%,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並減少電池使用週期結束時遺留的問題。

廚餘轉化

政府預計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於2027年投入運作,首階段日處理量為150公噸的廚餘,並預計能回收相當於13萬6千度電力的能源。2016年,澳門每天產生約550噸廚餘。對此,賈加路指出:「這個中心對於我們目前產生的廚餘量來說是不夠的,但總比沒有好。我們希望社會能夠在減少浪費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陳俊明進一步指出:「非廚餘佔廢物的60%。如何處理這些?當局繼續以焚燒方式來解決,而沒有提倡回收。香港已實行垃圾付費。新加坡、日本、台灣也是如此。但在澳門,我們還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他重申,有必要制定一個時間表,並要求公共和私營部門不要各自為政。

最後,李旻達強調了一些對於環保同樣重要,卻沒被《策略》重視的問題。他指出,除了學校教育之外,「還應在環保領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賈加路總結指:「當局必須更堅決、更積極地實施環境可持續發展措施。澳門面積小,具備成為領先環保城市的所有條件。這將是澳門的驕傲,也是國家的驕傲。」

Tags: 澳門社會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