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策展人常嬋:「澳門的藝術家是幸福的」

策展人常嬋:「澳門的藝術家是幸福的」

早前「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參展方案評選結果出爐,由本澳策展人常嬋及藝術家黃穎祥提交的展覽方案《在佐貝伊德之上》獲選,明年4月將代表澳門赴意大利威尼斯參展。兩位接受《澳門平台》專訪時表示,澳門雖然是很小,「但澳門的藝術家其實是幸福的」,因為和鄰近地區相比,本地藝術家展出的機會較多。

羅嘉華 Carol Law

策展人常嬋(左)和藝術家黃穎祥

– 可否介紹你們今次展覽方案的靈感?

常嬋 – 這次威尼斯雙年展的大會主題是「處處是外人」。我們兩個討論過這次要做一個怎樣的作品。剛好我們兩個都很喜歡卡爾維諾所寫的《看不見的城市》。裡面有一個故事叫《城市與慾望》,介紹了一個叫做「佐貝伊德」的城市。故事大概是說,有一班來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的人,他們都發了同樣的一個夢,在這個夢裡面他們就看到一個女人的背影,他們在夢裡面去追逐她,最後那個女人就消失了。他們醒過來之後沿著自己夢裡面走過的路,最後所有人都聚了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發覺原來這麼多人都發了同樣的一個夢,於是在他們聚起來的地方建了一個城市,叫做「佐貝伊德」。所以「佐貝伊德」其實就是一個由外國人去建立的城市,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故事對於我們現在的世界其實都有很多的啟示,所以我們就用了這個故事的靈感去做我們這個展覽。

– 為甚麼會想參加今年的雙年展?

黃穎祥 – 對主題有興趣,因為我也在英國、澳門、香港三個地方生活過。可能有時候去別的地方,例如東京的時候,會覺得跟香港越來越像。現代的城市,尤其是最發達的地方,感覺可能是世界全部文化都集合在一起,總是覺得他們的城市變得好像差不多,然後澳門現在也是慢慢變成這樣。可能這20年跟小時候的分別真的很大,所以對這次的主題也很有興趣。有時雖然好像我在澳門長大,覺得自己是來自澳門,但是有時心底可能覺得喜歡日本,但是去了日本後又覺得澳門才是家。總之好像哪個地方都很難做到自己心裏面的故鄉,所以每個人都好像是異鄉人,即使是他們自己出生長大的城市。

常嬋 – 這次這個主題是很扣中我的心,因為我自己也有一種很強烈的「處處是外人」的感覺。我在湖北出生,在澳門、深圳、英國等不同地方長期的居住過。之前我也問過一些朋友,他可能是在北京出生長大,然後又去了英國讀書,又去了香港工作,然後又去了其他地方。這些時候當問他,很多人只會回答你「我現在住在哪裡」,但如你問「家鄉在哪裡」時,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個世界是變得複雜了很多,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主題。它不是一個地區性的議題,而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

獲選展覽方案《在佐貝伊德之上》草圖

– 兩位都曾在英國留學,覺得澳門的藝術工作者在外地的發展機會如何?

常嬋 – 當代藝術主要都是以西方國家為主,這幾年開始多了關於「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討論,但如果要在國際舞台,例如威尼斯雙年展,又或者是在其他西方城市多點曝光,當中的競爭很大,因為全世界的藝術家全部都聚在那裏。我覺得這不單單是澳門的藝術家的問題,而是所有的藝術家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怎樣令人可以看到你。當然在西方的機會是多一點的,但是你競爭又大一點。所以我覺得最主要就是,作為澳門的藝術家,又或者是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家,你怎樣去講好你的藝術故事,講好你的藝術作品,令人看到你真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件事是難的,但是可以做到的,但可能需要多一些人,大家一起去將這件事推得再遠一點。

– 你們認為澳門現時的藝術發展如何?

黃穎祥 – 剛剛去到英國那邊時,看到那麼多那麼厲害的藝術品,當然覺得很震撼,眼界擴闊了,之前在澳門都是看照片。但我覺得最後,當然可以出去很多不同的地方,去學習不同的技術、想法,但是我覺得重點是學完後怎樣去應用在自己的作品。其實我覺得澳門的機會真的有很多,就好像威尼斯雙年展,可能在別的國家別的地方來說是超乎現實、別人可能做一輩子都不會想到的機會。所以澳門是一個很好的跳板,有很多超乎現實的機會。而近幾年政府都很推動藝文。我自己在外面聽到,澳門的名氣都越來越提升,我從香港的設計師那邊都聽到正面的評價。

常嬋 – 我也是這樣說,因為其實澳門雖然是很小,例如澳門雙年展才剛剛起步,沒有很大國際影響力,但我覺得在澳門的藝術家其實是幸福的,因為澳門即使和中國內地比較,或者和香港比較,我覺得藝術家的機會是多的。作品可以展出,或者在澳門本地或者是別處展出也好,機會也多。

Tags: 澳門文化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