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信街捲土重來 - Plataforma Media

手信街捲土重來

疫情過後,澳門的手信業「久旱逢甘」,從谷底反彈復甦

澳門的旅遊業和手信業密不可分,不少訪澳旅客總是會攜帶一些伴手禮。隨著旅遊業水漲船高,餅也越做越大。中式手信業在零售業表現疲弱的2020年,銷售額雖然較2019年下跌76.7%至3.2億澳門元,但於2021年已反彈至5.7億澳門元。

澳門的中式手信業主要分佈在澳門大三巴、內港及氹仔官也街,其中又以大三巴的手信街最為觸目。這條澳門的「手信街」連接旅客必到的大三巴牌坊及噴水池,受地利之便,80年代開始已有不少商家售賣澳門特色食品及紀念品作為港客的伴手禮,當中包括豬肉乾、杏仁餅及薑糖。這裡不僅是旅客必到之地,更是本地旅遊業甚至澳門經濟的寒暑表。

在大三巴街工作超過二十年的花姐(化名),見證大三巴的繁盛興衰。她表示,這裡不少牛肉乾、豬肉乾都有固定供應商;杏仁餅方面,有一些大型連鎖店會自設工場,有一些店舖則仍堅持人手打餅。小小一段手信街不過200米,但是人頭湧湧,來往斜路的不僅是「打卡」的網紅,還有拖著行李、推著嬰兒車的旅客。「原本五分鐘可以走完的路程,在經濟暢旺的時候,有時需要等上十五分鐘才能穿過,人多的時候你是會被推著走的,想停下也停不下來」。

一落千丈

但花姐形容,去年是澳門這條手信街二十年來最淡的一年,主要原因是這次疫情時 間拖得太長,很多店家都捱不住,最差的時候老闆和員工都只能站着乾等。「比起金融風暴及(香港)沙士時期都更差。」 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疫情,令到以旅客作為主要營銷對象的手信業首當其衝遭受衝擊。據澳門經濟局統計,2020年澳門中式手信銷售額重挫76.7%。花姐說,初時舖頭以八八折、八折、甚至買一送一作為招徠,但都成效不彰。不少商舖索性拉閘停止營業,昔日人頭湧湧的手信街在疫情期間異常冷清。花姐指,一個平常月租40萬的舖位在疫情期間即使月租7萬也無人問津。「三年疫情,整條街很多人都捱不住,選擇關門搬走結業。」

困難重重

選擇留下的人,面對的除了是冷清的街道,還有人手及舖租的壓力。手信街其中一個 老闆鄭先生(化名)形容,疫情期間自己「冇啖好食」。他向政府免息貸款借了300 多萬,已經還了兩年。雖然免息,但因仍要交租出糧,因此他仍欠銀行一百多萬,去年已經支撐不住,最後把物業也押了給銀行,希望疫情一過,生意就會回來。

「我營業又不是,不營業又不是。」鄭先生說,雖然業主已經減了租,他只需交一成 兩成租,但三年來他仍是虧本狀態。而且並非所有業主都如此仁慈,如果店舖是屬於 私人持有,租金的寬減還可能有商量,但另一位店東表示,他的舖位是集團持有,業主更企硬明言「一毫子都唔減」,指「你們都有政府補助,為何要減你租?」 然而,雖然市道低迷,但經營葡式糕點的金燕西洋牛油糕葡式食品,看中危中有機,趁著租金較低的日子,在去年六月進駐大三巴街。老闆娘坦言,能夠進 駐大三巴街是夢想,因為這是澳門人流最暢旺的街道。

轉捩點

澳門2023年1月8日起放寬多項入境過境防疫措施,當天零時開始由內地、香港或台灣入境澳門的人士,無須出示任何新冠病毒檢測證明。僅在一週之內,旅客逼爆中區。同時,旅遊局全方位推進多項宣傳及優惠,1月13日訪澳旅客錄得46,702人次,較2022年日均上升198.5%,亦是自2020年發生疫情以來(2020年1月26日後)錄得最高的單日客量。

澳門老鳯城手信店的負責人張小姐形容1月8日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以她的觀察,當日大三巴街回復到疫情前七到八成的生意,形容是「既驚喜,也是期待已久的景象」,認為這個變化非常恰當。

鄭先生認同大三巴街的整體生意回復至疫情前七至八成,「生意甚至比起疫情前反超前,無論人流或消貴都出現報復性,之前過年前都沒旺這樣久,總之現在不夠貨賣,因為供應商都收爐。往年有儲備,今年連儲備都不夠,現在未到年三十晚已經賣光所有儲備貨。

人手不足

今年春節黃金周(1月21日至1月27日)是澳門自2020年疫情以來,首個與香港及內 地無通關限制的長假期。根據治安警察局總結,這七日共錄得45.1萬人次旅客訪澳,與去年農曆新年同比上升296.9%,為疫情前2019年農曆新年訪澳旅客數字的37.5%。 人流多了,不僅不夠貨賣,人手也嚴重不足。

鳳城手信由三間店變成兩間,張小姐形容, 疫情期間的支援,對於中小微企而言是非 常無助,而疫情過後,面對的就是人手問題。「因為其實我們是很需要人手,但本地人是不會願意做這種辛苦工但我們本身的勞工額一到期就不能續了,令到人手嚴重不足。」

鄭先生亦直言人手不夠。「外勞配額不是立即就有,要申請還要等待批覆,不是一 蹴而就。我之前有的配額還給了勞工局,還要通過勞務公司去再申請。人不夠,還好客人還是有耐性等,之前便有香港旅客等了一個小時。」

未來的展望

「希望疫情開放,自由出入,多些生意,對於這條街的展望當然是希望能發展一日千里。」但花姐認為現時的人流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日本和韓國等地對於內地及香港旅客仍未完全放寬,旅客來才會湧來澳門,相信旅客數字會在農曆新年後回落,未來的手信街難以回復昔日光景。

熙來攘往的人流中,有不少拿著大包小包的旅客,劉小姐便是其中之一。這天,她從香港來到澳門,來到澳門時,買了三包豬 肉乾、兩盒杏仁餅。她說,雖然每次來到澳門都覺得大三巴街人擠人,但是她認為正正是這種熱鬧的旅遊氣氛才會讓她情不自禁不斷購物。

摘要:

手信店店員 花姐:「三年疫情,整條街很多人都捱 不住,選擇關門搬走結業。」

鳳城手信店負責人 張小姐:「因為其實我們是很需要人手,但我們本身的勞工額一到期就 不能續了,令到人手嚴重不足。」

Assine nossa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