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未分類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旨在令對外援助「更高效」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旨在令對外援助「更高效」

有分析師指,負責監督及製定中國對外援助政策的新機構將使北京「更有效」地發揮其作為捐助者的角色和協調財金援助,實現外交議程的目標。

新機構名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是中國國務院的直屬機關,旨在鞏固現時分散在商務部和外交部之間的職能。
英國海外發展研究所研究員Annalisa Prizzon表示:「該署的設立將會有助縮小中國日益增長的財政資源與其作為發展夥伴地位之間的差距」,又指「儘管北京作為捐助者已經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國家協調機制中的知名度和參與度卻很低」。
根據中央政府在有近3000名代表出席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提出的方案,該署的成立旨在「加強對外援助的戰略謀劃及推動一帶一路倡議」。
這個舉措是為了應對中國外交日益複雜的情形,進一步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發起「新絲綢之路」項目。項目的路線橫跨中國、歐洲、中亞、非洲和東南亞,當中部分新開發的鐵路、港口、機場、發電站和自由貿易區地處被視為不太穩定的國家和地區。

新外交模式

「中國的全球野心引領其走進世上脆弱的地方」同屬海外發展研究所的Barnaby Willitts-King續說:「中國需要管理參與受衝突影響地區的風險,新機構的成立對於改善現狀至關重要。」
《南華早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的話指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反映了經濟援助在中國全球戰略中逐漸增長的重要性。
毛壽龍亦提到,「外交和軍事已經成為中國國際戰略的兩大傳統支柱,現在中國越來越依賴經濟聯繫來達成目標,其中包括外交援助。」建立外部財政援助機構是中國國務院擴大重組的一部分,當中包括取消8個部委至26個,旨在減少官僚主義,使行政部門更為靈活。
這次重組將會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治理的控制權,這是習近平的主要目標之一。他在過去五年期內已經完成權力鞏固,取消了國家憲法對其任職時間的限制,結束了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續存的集體領導概念。
總部設於香港的北京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政策分析師謝艷梅(音譯)指出:「[習近平」帶給中國的願景受到人民歡迎,因此習近平期望成立這些機構來實現願景」。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AidData的研究,中國與美國正在競爭成為世上最大的捐助國。這種趨勢對非洲和亞洲來說至為有利,例如安哥拉就是獲得中方財政支援的三大受助國之一,僅次於俄羅斯和巴基斯坦。
研究同時指出,非洲國家在2000年至2014年間從中方獲得了143億美元的貸款和捐助。作為交換的是中國在非洲國家「獲得開採礦石的有利條件」。
巴西是獲得中方貸款第八多的國家,在2000年至2014年期間共獲85億美元。北京沒有參與全球融資信息系統。當局曾於2011年和2014年發布部分數據,但未有披露太多細節。
根據估算,在2000年至2014年間,中國共向140個國家捐贈了3,544億美元。同一時期,美國提供的財政援助為3,946億美元。這些數據由為楊百翰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和非盈利組織Development Gateway的合作項目AidData提供。
就著AidData有關中國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執行主管帕克斯(Bradley C. Parks)表示中國的大部分資金似乎都是出口信貸和其他旨在達到中方目標的條件。他又指「援助金額巨大,但卻無法為受助國帶來顯著經濟增長」。
帕克斯更指出,中國的資金援助都是輸向在聯合國與北京同一陣線的國家,認為「這不是好的現象」。但他同時指出在另一個針對美國的研究後顯示出同一傾向。「北京某程度上開始模仿傳統西方捐助者的行為。」

若翰·彼門塔—《葡新社》/《澳門平台》獨家報導  06.04.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