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中非新關係備受支持

中非新關係備受支持

非洲大陸需要每年創造2000萬個就業崗位以供年輕人口就業。中國可在產業轉移的新關係模式中獲益。
自去年12月在南非舉辦的中國 – 非洲雙邊論壇的會議以來,中國與非洲國家一直承諾將致力於加強投資。但是,中國方面進口下降和原材料價格下跌的新環境預見了未來的關係轉換框架,只有這樣才可能維持和促進非洲大陸的經濟體。
基於貿易合作的模式將成功獲得一個有效的投資,以及部分的中國產業將搬遷至非洲國家,前美國財政部駐華財政與金融特使、前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代表杜大偉(David Dollar)在一篇發表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上的關於中國在非洲業務的長篇分析文章中寫到。
「從自然資源到人力資源」是其研究的副標題。這一研究關注經歷了十年的雙邊貿易額和中國進口貨物(主要是金屬和能源)價格的快速增長後,發掘確定中國和非洲國家在一個越來越不平衡的貿易天平中的需求。
去年,中國在非洲的進口下降了40%——總價值達670億美元。往非洲大陸國家的產品出口仍保持原有節奏,固定在1020億美元。國際市場上原材料的低價格週期,中國對境外自然資源依賴的進一步放緩和經濟模式的轉型,讓人們相信貿易關係將不再在這一關係中起到十分至關重要的作用——非洲領導人現在的需求側重於投資。
怎麼做呢?杜大偉認為答案在於人口,其中非洲國家可以採取類似於中國製造業大爆炸時期相似的分配。這個想法吸引了非洲的經濟學家和知識分子,這位美國經濟學家證實了這一觀點。
「非洲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滿足其人口的迅猛增長。高昂的原材料價格和出口的大爆炸在過去十年裡一直支撐著非洲經濟,但原材料大周期可能將於不久的將來結束。與過去相比,現在對非洲經濟更重要的是發展服務和貿易產業,這也是比較可行的」,他認為。
約一半人口為20歲以下,非洲國家將在勞動力市場中極具競爭力,與此同時其匯率顯示有利於外國投資,杜大偉表示。這位經濟學家指出,期望中國工業大規模的援助和搬遷是不實際的,但小規模的援助和搬遷就已經有助於支撐非洲國家經濟,且雙方均可獲益。
但是新的關係模式要做出成效,進行一些改變是必須的。杜大偉這位研究投資對國家發展的影響,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在非洲的角色的經濟學家,否定了一些西方政府和公眾對這種關係的負面看法。但是他承認存在失衡:在非洲大陸工作的中國工人人數(在這一研究中估計為一百萬)和非洲國家建設部門面對北京施加的支持基礎設施項目的條件時遇到的發展機遇瓶頸不成比例。
杜大偉認為首先,這一關係的相關數據應該要清楚明晰。非洲國家應確保定期公開關於發放給中國公民的工作簽證的信息,此外還有對外負債的各程度,包括來自基礎設施建設信貸的公共擔保。
這位經濟學家承認,就如中國的產業發展進程一樣,非洲國家應實行更大的移民流管控以保證手工勞動職位的佔有率,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在非洲大陸的影響。
較低的人力勞動報酬和有利的匯率成本也無法吸引中國投資,更何況如今中國的私營部門和中小型企業已經已經佔有了更大的權重。能源、交通、電信等領域的良好基礎設施是必須的——這些都是中國擁有的行業,此外還要提供關鍵的支持,以及更有效的海關管理,合理的控制腐敗和更高的商業法和財產權應用安全性。
對於北京,杜大偉建議提高對已作出投資的回報前景,尤其是在採礦業——其中中國國有企業已開始顯示出較差的結果,還有與目標國政府投資的合作從而加大在培養本地勞工方面的投注。最後,經濟學家建議中國工業部門分析在非洲大陸人口潛力影響下將產業轉移到非洲的長期前景,儘管東南亞勞動力市場,如越南柬埔寨也可以作為直接替代選擇。
此外還呼籲西方政府參與幫助提高非洲國家的管理水平和法治,更加平衡和客觀的看待中國在非洲的行動。「改善管理不存在捷徑。但西方公眾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批評中非間的不同合作不會帶來幫助,而且不被非洲公眾所讚賞」,杜大偉表示。

瑪麗亞.卡埃塔諾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