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的非洲大陸上隨處能見到中國企業及中國工人,在各種不同的經濟層面上進行大量的投資活動。經濟關的確重要,但在政治方面上也不能低估。這已引起了很多外交官觀察員,經濟觀察員,及學院派人士的極大關注。公眾經常從媒體那裏獲悉一些大規模的項目,幾乎是這個或那個國家出現大量的中國工人、原材料供應合同的簽訂、不斷湧現的相關投資、借貸資訊,以及獲得的援助等。
很少讀者會去弄明白,亦比較困難去確認所顯示數字的真實性,這裏有幾點原因:第一是消息來源經過時間的發酵,最終說法會很不一樣;第二是客觀及功能的不一致。經過商討及對比出來的數據再通告出來,往往不是那麼容易的。
一些機構的資訊仍能馬上看到的,通常消息在短時間內大家都能知道。對意向書及已簽訂合約的公佈還是比較快捷的。時刻注意項目實施情況或其相關承諾,會減少一些虛假資訊的散佈,但在一種情況下是例外的:就是在發生相關事故及戰爭的情況下,會帶來新的狀況。這種情況不是中非合作僅有的問題。任何一個地區都會存在這種問題; 所以在世界上類似這種政策的制定,如還沒包括這項內容的,要盡早完善這項內容,以便於事後調解。
我們可以看到在各種承諾,保證,表達意向,事實上的實施項目及實體化,通常可以用事情的本身特性來分析,誰如果只是用局限的眼光來看問題,會對雙邊經濟關係總量估計不足,尤其是經貿投資方面相關聯的,結果會有很大區別。
另外一個主要消息來源是政府。消息從政府直屬的機構傳遞出來,還有一種情況是管轄政府一些機構的國際組織也可以公佈消息。 如是這種情況,很明顯消息公佈的時間會很不一樣。準確及真實數據的獲得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或會更長。在很多情況下,不同國家使用不同標準及數值。同一個項目都可以有不同的出處,比如,直接投資,借貸,技術支援,包括負責統計及監管許多不同部門接管或把同一個項目登記在不同的材料上。
隨著範圍變大,所收集的資訊其準確度也會有所變化。一方面,國家可能不會擁有材料資源和必要的人力資源,做出可信而完整的數據。而另一方面,其他外部因素亦可能影響數據的發佈: 該資訊來源的機構可能會要求保守秘密,或所披露的資訊會有所限制,又或有選擇地利用資訊為手段,以實現其他目的。
國際組織在這裏會起到一定作用,有利於收集和登記使之標準化,最少我們可以做個對比。但是如果沒有任何規定,對不同國家的相關統計數據不做自我檢測機制。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強烈依賴政府所提供的資訊。在以往案例中,任何消息的發佈都是個緩慢的過程,即使發佈了相關資訊,但在經濟決策者面前有些還未必有用的。
還好我們有一些重要的學院機構及調查中心,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目的是觀察及研究相關議題。但是我們要注意到以上組織及機構並非個個都是獨立的,也沒擁有自己特有資源,這樣收集資料要取決於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大多數情況下,本身未有自己的相關檢測機制和及時的關注,而在其它情況下,僅有某一個方面或其它特定方面,或某一個或其它特定區域才具有的檢查和監測機制,但往往又會被當作是針對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反應催化劑和預警工具。
中國及非洲國家的關係是廣泛的、錯綜複雜的、具有多樣性、有著鮮明特點的、基本形成了量化,這種多方面的關係不是一個練習題那麼容易解決。在統計資訊的可靠性和及時性,以及資訊的獲得變得越來越困難,其原因是不同國家的一些特殊條件。還有企業的利益,包括第三者利益,可能會不一致或有所衝突。
對外國觀察員來說,這是一種資訊的積累,跟隨不同消息來源的痕跡作出檢測,收集的工作,通過已有相關檔來證實不同消息的真偽。尤其是數字,一定要做到小心謹慎,就像我們做菜慢慢加鹽一樣。總而言之,最終結果出來的圖象,肯定是比較複雜的,而且處於不斷改進之中,這很難通過一個簡潔的政治聲明,通過一個報紙標題大字,或通過一個簡單概括的堆砌可以描述得清楚。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Portuguê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