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和學習壓力的增加,近視已經逐步成為全球兒童健康面臨的重要問題。根據2020澳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青少年兒童(6-17歲)的近視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17歲近視率高達8成。雖然6歲近視率較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大部分的兒童受到眼睛健康問題的困擾。
近視受先天因素影響,但亦與後天環境和習慣有關,例如兒童長時間、近距離、超負荷地用眼去閱讀和視物,加上光線不足、姿勢不正確等問題,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引發近視或其他眼部健康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課堂須在線上進行,以及電子產品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日漸普及,兒童和青少年接觸電子產品機會日增。值得關注的是,近視的年紀愈小,度數加深速度愈快,未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愈高。高度近視更容易提早引發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危機等問題,因此,有關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0-8歲是兒童視覺系統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夠及時發現,便有更大機會改善或矯正,減少眼部問題對兒童後期發展的影響。不少常見的眼疾,家長很難單憑外觀察覺,更多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當家長對於眼睛發育問題的情況了解較少,往往是發覺有問題才進行檢查,因此也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針對兒童青少年眼科健康問題,當局應優化兒童視力篩查機制,擴大覆蓋範圍至幼兒教育階段,並提供免費的定期眼科視光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弱視、斜視、嚴重屈光不正等問題,及時干預。同時,建議社區醫療機構增設視光專科服務,為家長提供便捷的檢測渠道,提高社會對兒童視力健康的關注。
在當今數碼電子化時代,兒童和青少年接觸和使用電子設備的機會不斷增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也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的機率不斷增加。為減少兒童長時間用眼帶來的近視風險,當局應推動學校開展更多校內外戶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戶外活動,以提高護眼意識,降低近視發生率。同時,當局應加強政府、學校與家長協作,制定「分階段電子產品使用指引」,規範課堂多媒體設備使用時長,並要求課間安排遠眺放鬆環節。
澳門公職人員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