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澳門導演歐陽永鋒:「大家都對澳門電影很陌生」

澳門導演歐陽永鋒:「大家都對澳門電影很陌生」

本地電影《來世還作人》將於3月1日在英皇戲院上映,暫定3場。這個受文化局「2018年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資助的作品,於2023年12月在台北金馬影展首映。故事講述男主角阿明因家庭原因而決定搬走。性格怯懦的他唯一希望的,是來世可投胎成為一張任人搬移的紅色膠櫈。導演歐陽永鋒表示,拍攝的靈感來自於生活,又認為澳門電影要走向產業化,首先要被看見。

羅嘉華 Carol Law

電影改編自Gotoo的短篇小說《何以安置我的身軀》。為甚麼會選擇這個故事?

鋒 – 這個故事其實是在說居所問題。自己會對這事很大的感受,因為我也在不斷搬屋,在澳門我也遇到過很多朋友都是這樣。這樣的情況在每個地方、每個城市都有,只不過他們隱蔽了,我們看不到而已。我思考的問題很單純,就是生存問題。可能有一天,你連一些基本生存、唯一感安全的東西,或是快樂都突然間失去時,感覺好像一無所有,已經沒有甚麼特別的依戀。是不是死亡就是唯一的終結呢?這部戲的名字有兩種思考方式:來世還在人?這一個問號。或是跟你說:下一世還是會做人。很多東西改變不到,唯有去轉念,換個想法,你會找到一些自己的歸屬。

但為甚麼是「膠櫈」?

鋒 – 因為膠櫈很普通,普通到大家覺得它是不起眼,不會給人家去關心它,它就很默默地生存。你不會覺得一張櫈子佔地方,也不會因為弄了一張櫈子而覺得可惜。

導演 歐陽永鋒

可否介紹你的改編策略?

鋒 – 原本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從第一人稱,去自述為甚麼會想做一張膠櫈。裡面就只有「阿明」的角色,沒有其他。電影中加入了另外兩條線,亦即楊螢映和莫家豪的角色。莫家豪就是那種用關係去得到住宿的人,楊螢映則是一個有新生命的人,努力賺錢去令自己生活更加美好。他們兩個與「阿明」就形成一個對比。

整個電影製作歷時多久?

鋒 – 我們申請的是「2018年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截止申請期為2019年2月10日),結果在2019年底公佈,但2020年初就爆發疫情,那時也害怕拍不成。到2021年的時候,覺得疫情較穩定了,就覺得那時不拍的話,不知甚麼時候才能拍。那時飾演男主角「阿明」的香港演員黃衍仁來澳,還是要隔離14日,但起碼可以聚集,就先拍了,用了19天,然後就是剪接、調色、配樂等後期製作。

電影《來世還作人》

你在台北金馬影展首映時,反應如何?

鋒 – 可能大家對澳門的電影也好奇,開賣一兩天就賣光了。這是我沒預料到的,因為我覺得我的故事可能有少少另類。我個人覺得台灣的觀眾群較闊,有些是專門看我們這類小眾電影的,他們會想留下來和你聊天。放映結束後幾乎沒有人走,他們會想問你很多問題。可能從來沒有看過澳門電影,覺得很好奇,原來澳門電影是這樣的。

我們單純地做製作,有很多澳門人參與,在符合電影的規格在戲院上映,然後可以在一些不錯的影展,或者一些大影展放映,我覺得已經是澳門電影要走向產業的其中一個部分。

你對「電影長片製作支援計劃」有何看法?

鋒 – 我們那一屆的資助是整個項目的70%資金,最多是200萬,我們自己要負責另外的30%,但很難突然有電影公司會投資這30%。一開始沒有資源時,我們也不知該怎辦。大家都對澳門電影很陌生。它感覺上較像一個比賽,首4名的人可以獲發資助,然後政府會在行政上跟進。我們是做創作的,很難找專業的人處理宣傳、發行等工作。我不會說要參考香港,因為不論是商業片發行還是獨立製作,香港資源都較多。我們只是很純粹地拍一部長片,從創作出發,一些預算管理、宣傳、發行、怎樣跟影展合作等,我們都不懂的,因為我們的專業不是這方面。

票房對於我們來說是額外,反而是作品在哪裡放映,讓澳門的製作被看見,我覺得這更長遠。我們單純地做製作,有很多澳門人參與,在符合電影的規格在戲院上映,然後可以在一些不錯的影展,或者一些大影展放映,我覺得已經是澳門電影要走向產業的其中一個部分。

Tags: 澳門文化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