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為何澳門市民還在戴口罩?

為何澳門市民還在戴口罩?

倪熙晨 NELSON MOURA

在澳門取消防疫限制、重新開放幾個月後,一些居民仍然繼續配戴口罩。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幾位學者分別認為,當中的原因包括:安全感、流行病的不確定性和保障健康

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主任Vitor Teixeira教授接受《澳門平台》訪問時表示:「根據本人的經驗,以及我跟一些學生和本澳居民的對話交流,我認為,就某些人而言,這可能與其『自我』感覺有關。」

「配戴了口罩三年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配戴口罩就有種『赤裸』的感覺,沒了口罩,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公共場合是誰。」這位教授還引用了人工智能系統ChatGPT的答覆,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長期配戴口罩會令人產生依賴心理。

但該程式指出,有些人可能感覺配戴口罩更舒適、更有安全感,而在不配戴口罩時,會感到一定程度的焦慮或不適。」「同樣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可能經歷過與疫情有關的創傷或焦慮,配戴口罩可為其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提供一種控制感或安全感。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人們對口罩產生依賴,認為配戴口罩有一種保護作用。」

在聖若瑟大學組織心理學碩士課程協調員Angus Kuok看來,繼續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避免不確定性」。

他指出:「尤其是對不確定性接受度較低的中國人來說[…]我認為在澳門沒有人能夠對這些問題給出肯定的答案,所以為了避免不確定性,最好按照過去三年的經驗來做—即繼續配戴口罩。」聖若瑟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協調員Maria Rita Silva教授指出,澳門的特點是高度的「集體主義和權力保守態度」,這意味着居民重視融入社群,並對權力當局有敬畏之心。

她指:「可以歸因於一個規則僵化、且違反規則會受懲罰的社會。隨着當局在過去三年一再強調防疫措施的實施,配戴口罩已經被社教化,而居民也已經內化了這種行為。」「今天,佩戴口罩被本地居民視為『正確的行為』。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甚至可能被認為是一種美德,是向社會表明自己是乖孩子的方式,而不只是為了防疫。」

𨒂伸閱讀: 設抗疫物資回收計劃

集體主義與循規蹈矩

健康科學學院的高級講師Cynthia Leong指出,有必要考慮個人由成長到現時的生活方式。

「在集體主義文化中成長和生活的人,更強調(其所屬)群體的需求和權利、與他人的和諧關係,及群體的感覺,他們的情感體驗取決於社會價值和社會現實。」一般認為,他們的主要動機是為了避免失去社會尊重,因為從他人得到的尊重很容易失去,而且很難重獲。」

學院的另一位講師Joana Costa指出,與西方世界相比之下,在澳門乃至亞洲,配戴口罩「不是甚麼新鮮事,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繼續配戴口罩或不會被視為是令人不安/不尋常的事」。「在疫情之前,生病時配戴口罩是很常見的。在疫情之後,(同樣,在與世界上大多數沒有封關並遭遇最嚴重/最初的染疫浪潮的國家相比之下),可能因為我們已在沒有新冠疫情的泡沫中一段時間,使現在配戴口罩的預防和保護都變得可以接受。」

「儘管屬少數人群,但(尚)未被染疫的人可能會出於恐懼/為了防止感染而配戴口罩。此外,那些沒有完全接種最少兩劑疫苗的人,也可能覺得感染風險大,擔心感染或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同樣,免疫力較弱的人或其家庭成員可能會以配戴口罩作為保護措施。」

另一方面,她承認,大多數人可能是因為跟隨大隊,所以仍然配戴口罩。

「即使他們不一定把配戴口罩作為一種良好品德(例如表明他們尊重其他人的健康),他們也可能會覺得有必要繼續配戴口罩,因為澳門街頭的大多數人都這樣,不想因為不配戴口罩而令他人覺得自己標奇立異。」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