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耀眼的「世界遺產」頭銜

耀眼的「世界遺產」頭銜

陸婉華Lok Un Wa*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上的表述,被列入世界遺產是一種「聲望」,主要為了鼓勵政府及市民同心合力維護這些遺產。在急速發展的年代,爭取世界遺產這個頭銜是加強保護舊城的一個渠道,而這是世界上不少城市發展普遍面臨的挑戰。

然而,申請成為「世遺」的目的,也有一部分是為了發展與此相關的文化旅遊產業,成為世界遺產可為一個地區帶來許多社會和經濟利益。

截至2021年8月,中國是全球世界遺產數量第二多的國家(見圖),共56個,而「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列入)則屬其中一個。2018年,各遺產為中國帶來直接旅遊收入人民幣143.75億元。中國對世界遺產的重視,可由其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看出。

申遺路不簡單,且不是只進不出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址必須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並且至少符合十項標準中的其中一項,澳門歷史城區則同時符合了四項標準。在政府單位自薦後,需要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一系列的審查和評估,才能正式入圍讓委員會表決通過。整個申請手續繁複,需時也至少18個月以上。福建省的鼓浪嶼自2008年就開始啟動申遺工作,但到了2017年才被正式列入,整個申遺的過程非常不容易。

延伸閱讀:文化局積極研究推歷史建築維修活化資助計劃

被列入世界遺產也不是「只進不出」。2021年7月時,英國利物浦海事商城就成為史上第三個從世界遺產名錄上被除名的遺產地,原因是「利物浦濱海區的開發項目對歷史遺跡造成了嚴重損害」。在2004年,當利物浦正式名列為世界遺產時,其一號購物中心和價值數百萬英鎊的埃弗頓體育館還未被興建。但十多年後,就是這兩個項目被認為造成「過度開發」的原因。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雖然中國的世界遺產未有被除名的危機,但也有地方出現了「重申遺輕保護」的現象,如山西的平遙古城、雲南的麗江古城等淪為旅遊商業區,失去應有的歷史與文化風貌。這些以經濟增長為目標,視文物保護、申遺項目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機遇,在全球不少地方都是普遍的現象。

以上各種例子,都反映了保護文化遺產和繼續發展經濟之間要取得平衡,是所有國家地區面對的難題。被冠上「世界遺產」的頭銜後,隨之增加的人流除了為維護古蹟帶來財政上的壓力外,也為當地生活的居民帶來影響,這是各地政府需要審慎考慮和作出取捨的問題。

延伸閱讀:松山爛尾樓可按現有高度繼續興建

申遺不應把提升地區經濟為前提,因這不符合設定世界遺產制度是為了「保衛全人類共有的珍貴遺產」的初衷。希望各地政府能利用一切可能調動的科學、技術、人力和物力,及建立行政與法規上的保障,同時提升民眾的保護意識,讓這些自然與文化的無價之寶可以永續傳承給下一代。

*澳門語言交流暨文化推廣協會會長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