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新舊交替:本地醫療人員向上流動的隙縫

新舊交替:本地醫療人員向上流動的隙縫

「鏡湖謀財,山頂害命」是過去澳門人對於本地醫療質素參差的刻板印象,雖然近年醫療服務在政府豐厚的稅收支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然而千金難買的是市民對本地醫療系統的信心。

李凱欣Inês Lei、王美美 Meimei Wong

即使今年醫學專科培訓程序行政法規的出台,以及2019年成立的專科學院仍似乎未能見到本地專科醫療有所進展。

在新舊制度交替之下,即使是已執業的私家醫生難以進入專科培訓門檻,醫療界議員亦擔憂,新一批醫科畢業生將面對漫長讀書路才可執業行醫。

延伸閱讀:澳門醫生跨境執業路:跨過關口來坐診

過去,澳門一直都沒有設立任何醫護人員註冊或執業前必須要通過的牌照考試制度,以對業界作出規管以確保服務質素。2022年1月 《醫學及護理專科培訓程序施行細則》生效,以及在2019年7月成立的澳門醫學專科學院便是為醫學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及考核的機構。

1991年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成立,同年,香港醫學專科院條例(Cap.419)於1992年經立法會通過。與之比較,澳門的醫科專科培訓規範化機制的起步足足遲來了30多年。

今年1月,有私家醫生向本報反映,在專科培訓制度訂立前,本澳專科培訓制度不一,現時不少執業私家醫生在外地修讀醫科,不具備條件報考入讀專科培訓成為專科醫生,失去向上流動的機會。

翻查《醫學及護理專科培訓程序施行細則》補充性行政法規中,訂定專科醫生培訓的錄取程序由「醫學專科學院」負責。醫學專科學院於4月回覆指,新制度專科培訓的錄取包括醫學綜合能力評估及准入住院醫生培訓兩個程序,其中投考人合格通過醫學綜合能力評估程序後,須在醫學專科學院認可的醫療機構或場所完成准入住院醫生基礎培訓課程程序。

然而,不少執業私家醫生均是在外地修讀醫科並接受該院校安排的住院醫生培訓課程。就此醫學專科學院表示:「按照第45/2021號行政法規第七條之規定,經醫學專科學院或護理專科委員會認可,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或以外地方修讀的培訓,只要符合相同性質的培訓要求,可給予培訓的同等學歷。申請人須向醫學專科學院提出申請,並通過必要的考核及審查程序。」

至於全科實習培訓方面,按照第10/2021號行政法規第九條規定,對認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外地方進行的實習全部或部分為同等培訓作出決議屬各資格認可委員會之職權(醫生範疇即醫生資格認可委員會)。

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兼立法會議員陳亦立接受《澳門平台》訪問時認為,新制度是保證了醫生的資格水平得到審查和確認,對市民、社會、醫療人員也是一種保障,證明醫生的技術到位。

延伸閱讀:公營醫療壓倒私家診所

新舊制下私家醫生的困境

完善了制度,填補了專業的缺口。然而,這個新制度對於舊制度的私家醫生似乎成了一道關卡。

醫學專科學院表示,報考新制度專科培訓的前提是同時具備全日制醫學學士學位證明及根據第18/2020號法律規定透過進行實習或經適當認可的同等培訓而取得醫生範疇的資格認可證書。

陳亦立表示,首先要進入醫院的這一門檻才有可能向專科醫生方向發展,而現在終於有醫學專科學院,讓公私醫生可報名考專科,「但老實說,真的開考的話,有10%的私家醫生考不上。因為私家醫生不是在醫院從事專科的臨床診治,尤其是新畢業的醫科生,以及是做了10年的全科醫生對專科更不熟悉,如何讀書也跟不上現在的理論、面試和口試。」他指出,即使私家醫生力求上進,但「可能要結業、辭職來讀6年書」。

然而,對於舊制度內的普通科的私家醫生,若想走上進修專科醫生之路,還需要報讀為期一年的MT課程(准入住院醫生培訓課程),作為進修專科醫生的入場卷。對此,就業於社區診所的張志雄醫生對於新制度便有不同的體會。「畢業之後我們沒有在醫院做過,根本無可能可以去報讀這個專科培訓。」

畢業之後我們沒有在醫院做過,根本無可能可以去報讀這個專科培訓

私家醫生張志雄

他認為,在新的制度框架內,對於目前老一輩已經執業多年的私家醫生,由於要顧及家庭及保持基礎收入以應付家庭開支,想繼續進修攻考專科便會比較困難。「可以講應該幾乎是不可能,因為他們現在必須要先讀MT課程(准入住院醫生培訓),我們當然都可以去報讀,但是我們要捨棄現在的工作,去山頂讀一年的課程,然後再以同等學歷,考專科學位。」

張醫生建議,可以對舊制內的私家普通科醫生報讀程序設立不同的條件,而非一刀切地限制必須完成准入住院醫生培訓課程。

時間落差構成專科醫生缺口

要成為一名醫生,接受醫學培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一名專科醫生需要至少 12 年的時間。據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21年專科門診診所錄得超過196 萬求診人次,較 2020 年上升12.6%,同年,澳門醫院專科醫生有536人。

據衛生局委託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2019年所撰寫的《澳門醫療發展規劃及人力資源需求報告》指出,澳門有61%的醫生年齡介乎 35 至 54 歲之間。「而在未來 15 年間,他們當中的退休人士數目將會對澳門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意味著將造成醫療人員短缺的缺口。不僅如此,隨著離島醫院的落成,對於醫生的需求亦會進一步上升。今年2月,衛生局預計離島醫療綜合體將於今年10月至11月交收,2023年第 4季開始投入服務。正式啟用後,公共醫院的病床數目將會比現時增多約一倍。陳亦立表示,今年6、7月份第一批畢業的15類專業人士,如中醫、西醫、牙醫、治療師、藥劑師、營養師等約700名醫療人員均需參加專業資格認可考試。業界擔心這批專業人士需要完成相關的實習及考試的時間甚長。

延伸閱讀:澳科大研究院:「傳統+現代」碰撞産業火花

「我估計,由報名到開考和公布結果都要到明年農曆新年後,成績合格者又要準備實習,當局指會先安排實習者到私人醫院實習,最後先由公立醫院開位實習,這樣的程序恐怕要到明年4、5月才可以實習,那麼要到2024年的4月才完成實習,獲發合格證書。然後再等政府牌照科批給牌照,可能要到2024年6月底才有執照,這還算是比較快和順利的情況。」他強調,這批醫科生是2022年6月畢業,這樣一折騰要到2024年6月底才有醫生執照可以行醫。
議員梁孫旭亦曾口頭質詢這15類專業人士相關的實習及考試的安排計劃。醫務委員會秘書長梁佩珊表示,相關醫療人員的資格認可考試預計今年10、11月舉行。

珍惜目前本地專業醫療人員

「在我們醫生角度來說,如果澳門真的有珍惜專業的醫療人員,本地的子弟有這樣的上進心想要進修專科,是否這些在外地已受過專科的一定培訓,又或者可能這位私家醫生在某些方面不熟悉,但有一定醫學基礎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進入專科培訓呢?」

如果澳門真的有珍惜專業的醫療人員,本地的子弟有這樣的上進心想要進修專科,是否這些在外地已受過專科的一定培訓,又或者可能這位私家醫生在某些方面不熟悉,但有一定醫學基礎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進入專科培訓呢?

立法會議員陳亦立

陳亦立並補充:「很多時候,醫生不是在6年的專科培訓中就能全部都學到所有東西,而是培訓6年後進入專科門檻,就可以繼續發揮能力和結合臨床經驗,消化及改良講課傳授的醫學內容後行醫。」

陳亦立認為,那些已具備同等學歷,特別是專科同等學歷,當局應該要酌情處理。「我認同一定要做好醫科畢業生的水平把關,未達到水平要繼續學習進修,但對於一些已有經驗、通過類似的考核的醫生,接受過專科培訓,又願意回澳服務的醫生,是否應該盡快通過各種政策措施,盡量吸收這種難得的醫療人才,而非將他推出門外。」

他指出,當局在對這些醫生作出考核資格的審查時亦應要更加靈活。「當一些課程內容大綱、學時或科目內的一些項目有些缺失、不盡相同或不匹配,是否應該可以先認可其同等學歷後,通過日後的進修去補足缺失。而不是以實習內容不匹配或學時不足而連申請考核的機會也沒有。這樣就白白浪費了人才。」

Tags: 澳門醫療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