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澳門醫生跨境執業路:跨過關口來坐診

澳門醫生跨境執業路:跨過關口來坐診

南方日報

從路凼連貫公路步行至澳門科技大學校園,在科大醫院見到趙雲橋時,是上午11時多。在這之前,他已接待了好幾名患者。

出診、開方、手術,每個工作日在這所醫院如常地忙碌,已在趙雲橋的生活中延續了十幾年。直到去年9月17日,澳門泌尿外科醫生趙雲橋與骨科醫生林冠群等人一起,在橫琴拿到了港澳醫師内地短期行醫執業證書,成爲首批取得這份執照的澳門醫生。

那天,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揭牌運作的第一天。自此,趙雲橋成爲一名跨境醫生。他的工作中也多了一項行程:到橫琴出診。

如何突破屏障?推動港澳專業人才到内地跨境流動?粵港澳三地一直在摸索與試水。近年來,在合作區深入推進的大背景加持下,從醫療、建築、法律等領域中,粵澳兩地摸索出一些門道。

跨境醫療合作,是一個看得見實質進展的領域。從拿牌坐診到互聘專家,從院校合作到平台共享,珠海、橫琴與澳門的醫療合作已經邁出突破性的一步。截至目前,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已引進62名澳門醫生常态化出診。

跨過關口來坐診,盡管趙雲橋們來橫琴的頻率還不算高,但這座連通的橋,是建起來了。

拿牌

跨境執業的制度破冰

2021年9月17日當天,剛剛拿到港澳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林冠群就和内地的醫生共同操作了一台手術。後來的8個多月時間裏,這批澳門醫生不時會在橫琴醫院挂牌出診,趙雲橋也有多名同事,陸續拿到了内地短期行醫執業證書。

因制度不同,長期以來,港澳與内地的行醫資格并不互認,港澳醫生内地行醫的相關規定也曆經了長時間的探索。

2008年3月,《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醫師在内地短期行醫管理規定》已經原衛生部部務會議讨論通過并發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到2009年4月,原衛生部正式公布《香港和澳門特别行政區台灣地區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和《台灣地區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認定管理辦法》。根據這兩個管理辦法,港澳台地區的醫師可申請獲得内地的醫師資格,資格類别包括臨床、中醫、口腔。

趙雲橋清晰地記得這個節點,這意味着作爲澳門醫生,他們正式具備了申請到内地行醫的資格。「但有資格和注冊是兩回事。有資格還要有執照。」趙雲橋說,當時要拿執照并不容易。「注冊的資格非常困難,要開醫院,或是要找到内地的醫院接收你,所以我們申請的不多。」

趙雲橋
趙雲橋

上述規定放開後,港深在醫療合作方面有過一些探索。2012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額投資、引進香港大學現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開業。借助這條途徑,不少香港醫生跨境到了深圳執業,香港的優質醫療資源和人才得以流動到深圳。

在珠澳之間,類似的跨境醫療合作規模要小得多。2010年6月,澳門血液腫瘤科專家陳迺志,經過個人申請,來到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開診,成爲首個在内地獲得執業醫生資格開診的澳門醫生。但這樣的個案并不多。

直到近幾年,合作區的推進建設,帶來了一場東風。

較早的批量實踐,是在去年初。2021年1月,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橫琴醫院正式聘請并簽約首批53名澳門醫生,依托這個平台,珠澳兩地醫學人才将共同開展醫療服務、學科研究、人才培養、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合作。

自此,大量的澳門醫生開始在橫琴醫院坐診。不過,此次的簽約醫生大多爲中醫醫生,像趙雲橋和林冠群這樣的專科醫生,則要更晚一些。

「它确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對我們港澳的醫生拿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定,而且在橫琴有個一站式的服務,非常方便。」趙雲橋介紹,有澳門或者香港牌照的醫生,隻需要提供申請所需的相關資料,如果符合條件,就能獲得一張短期跨境執業資格證,一年以後再去續期。

「我們後來也有不少醫生申請拿到牌了。」他說。

出診

一面磨合,一面融合

拿到執照後,趙雲橋每1—2周會盡可能安排一次橫琴的出診。「目前患者不算多,這個頻率基本能滿足,後期會根據需要調整。」

相比之下,已跨境坐診一年多的中醫醫生張倩君,來橫琴的頻率要高得多,每周出診一到兩天。

張倩君
張倩君

張倩君出身中醫世家,父親是一名澳門中醫師,自己則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學專業。2004年畢業後,張倩君一直在澳門開自己的診所,獨來獨往行醫。到橫琴坐診後,接觸到更加系統性的醫院體系,也爲自己打開了另一扇窗。

「哎呀,你是澳門的醫生,我睇講白話吧。」同樣在橫琴坐診的邱潤生則感慨,在這裏印象最深是來自兩地患者不同的親切感。「澳門患者一聽我們是澳門來的,馬上換了粵語,說話語氣也親切了。」邱潤生說,而内地的患者則表現得很驚喜,沒想到這裏會有澳門醫生,對我們也比較特别。

邱潤生
邱潤生

新事物的碰撞總需要磨合期,跨境醫生們也不例外。

在橫琴醫院坐診的醫生中,除了中醫醫生,大部分專科醫生來自澳門的科大醫院。2021年9月,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珠海揭牌,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正式挂牌成爲澳科大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其旗下的橫琴醫院,也與科大醫院有了更加密切的合作,更多科大醫院的醫生陸續拿牌準備到橫琴出診。

在拿牌坐診之後,跨境醫生們也開始面臨一些難題。

“比如用藥方面,科大醫院的藥品是原廠進口,多是英文,但在内地,藥品名都是中文,同一類藥不同廠家名稱也不一樣,一時間不容易找到。”趙雲橋說,另外,也有一些細節還要落實,比如醫生的執業保險問題,比如出現了醫療事故或差錯應該用什麽具體的政策處理等等,這些都還要進一步磨合。

此外,也有醫生拿牌後還未找到合适的出診機會。比如去年11月底取得執照的腎科醫生麥偉,基于一些客觀原因,至今尚未到橫琴醫院出診。而趙雲橋等人也是從一些普通門診開始,手術則是先參與配合内地醫生,再逐步融合。他們認爲,這樣的突破性融合,磨合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時間去适應,慢慢學習。」他說,「内地的同事已經把藥物名錄給我們學習,也在努力适應這邊的系統來工作,包括一些病例記錄的模式等都有些不同。速度會慢一點,但在不斷進步。」

共享

碰撞中的最優解

澳門醫生内地執業,其背後,實則是兩種不同醫療體系與制度的碰撞。

麥偉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深圳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有過十幾年的從業經曆,近幾年又轉往澳門,到了科大醫院工作。對于内地與澳門的醫療制度與模式,他都有着切身的體驗與觀察。

麥偉
麥偉

「内地實行的是三級醫療制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然後到區醫院,再到三甲醫院,進行分級轉診,而費用方面,内地以醫保爲主,大部分由國家報銷了。」麥偉說,澳門也是分級的,比如初級就是衛生中心,主要看慢性病,不收費;然後是幾家主要的大醫院,包括公立醫院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山頂醫院),三家私立醫院:鏡湖、科大醫院和銀葵。「私立醫院服務好,但費用貴;公立醫院看診有極大的優惠,老人、小孩不花錢,但排隊久。」

在麥偉看來,通過深度的跨境合作,兩地醫療資源可以互補與共享。

「醫療資源的話,内地的醫療系統很成熟,就比如珠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它的科室很齊全,很完善。對于病人來說,他在醫院裏面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治療,就不需要再轉診到其他醫院去。」他分析,相對來說,澳門在這方面還是缺一點,但是澳門作爲一個國際都市,國際上的新藥、新技術,都可以直接在澳門使用,如果這項優勢能夠通過合作區延伸到内地,則是一項很難得的優勢。

他還提到一個觀點,據觀察,全世界好的醫院通常是一所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也就是教學醫院。這一模式,也應用在了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與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一方有臨床基地、治病的能力,一方有科學研究能力、教學能力,無論是成果轉化還是人才培養都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而特别的是,這項合作是跨境的。

趙雲橋也觀察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給了合作區很大的自主權,包括在醫療方面,他也希望能将澳門的一些特殊優勢帶來合作區。

「科大醫院這裏就有很多内地來的病人,他們過來澳門其實不方便,要過關,要申請通行證,尤其疫情期間,但如果在橫琴也可以提供同樣的服務,那就非常方便了。」趙雲橋提到,自己很想把澳門私家醫療的模式帶過來,讓内地有能力的患者可以來體驗這種醫療服務,也是對内地公立醫院的一個分流。

跨過關口來坐診。作爲專業人士的醫生,他們跨越關口,邁出了珠澳、琴澳醫療互通共享的關鍵一步,更長的路,還在身後。

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對澳醫療合作一覽

專家互聘制度:

2021年1月6日,橫琴醫院分别與澳門鏡湖醫院、科大醫院等啓動兩地專家互聘,展開手術團隊互動交流,合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健康生态圈。

目前,醫院已引進62名澳門醫生常态化出診,這标志着珠澳醫療合作邁出突破性一步。

澳珠「共享醫療平台」建設:

橫琴醫院不斷加強與澳門社會團體組織的交流合作,促進粵澳醫療衛生共建共享的體制機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澳珠共享醫療平台:

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合作,聯合培養護理專才、養老專業人才,推動珠海在職護士報考澳門鏡湖護理學院護理碩士班。

與澳門護士學會合作開展基層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培訓班、粵港澳大灣區社區老年慢病管理研讨會。

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攜手,搭建大灣區老年健康領域合作交流新平台,依托「互聯網+護理」和市級醫養服務中心,開通澳門長者互聯網+護理上門服務以及養老服務。

醫療人才培訓:

2021年10月28日,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駐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橫琴醫院培訓基地揭牌,雙方将促進珠海臨床護理教學優勢資源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優秀的教育培訓力量強強聯合,培養更多複合型護理人才。

2021年12月6日,橫琴醫院新設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是合作區首個粵澳醫療綜合性技能和理論培訓基地,面向粵澳兩地衛生領域專業人士,開展臨床、護理、長者照護等多領域的培訓課程和交流活動。

2022年2月24日,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首次開班培訓。目前已開展3場培訓,培訓人次達114名,其中67名爲澳門醫生。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