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社會 澳門保守氣氛讓性別多元受限

澳門保守氣氛讓性別多元受限

陳嘉俊

台灣與澳門籍同性伴侶信奇(丁則言)與阿古(梁展輝)日前訴訟請求戶政事務所准許登記結婚判決勝訴,上週五(13日),兩人在台北正式登記結婚,成為台灣史上首對台灣與澳門籍同婚配偶。今期,《澳門平台》訪問當中的澳門人梁展輝,講述他對兩岸三地同志運動的看法以及困難之處。他認為,澳門這個他出生長大的地方,仍飽受保守氛圍影響,使多元性別的聲音難以被聽見。

—台灣同志運動可為澳門帶來怎樣的影響?
梁展輝:我自己是在台灣得到啟蒙,過去我不會想到「同志也可以結婚」這一步,婚姻對澳門的同志應遙遠又陌生,但隨著台灣的同志運動越來越成熟,在文化高度相似的理解中,台灣的「同志婚後生活」我認為會產生效應,為澳門同志,或是非同志支持者帶來更易理解的模樣,這可望讓運動者更理解下一步可以做什麼,也讓支持者更明確知道支持什麼。


—你認為台灣同志運動的下一步,是希望爭取甚麼?
梁展輝:如果把它分成2類分別是「不公平」與「未達成」,不公平的包括了我一直在台灣推動的跨國同婚,另一個不公平是收養領養的問題,在台灣單身男女或一般異性婚夫妻,是可以對非血親進行收養領養,但同性婚夫妻只能收養領養對方的血親子女,卻不能像單身男女或異性婚夫妻一樣對非血親子女進行收養,造成了「要收養,先離婚」的荒謬困境。
而「未達成」包括了親權的延伸,如果同性婚姻是同性戀對婚權的選舉,那親權也應該有選擇才符合人權上的公平,所以人工生殖跟代理孕母會是親權上的延伸,我們都應該可以有選擇成為父母的可能。


—據你了解,澳門的同志生態和同志運動發展如何?
梁展輝:以我對澳門同志生態的了解,還是處於「不能說」的情況,特別是澳門的行業單一,不易在工作上出軌,社會上雖然對同志不致反對,但多年來處於「不聞不問」的情況。
在同志運動發展上,澳門主要組織只有澳門彩虹,但反而澳門同志參與度低,大家都處於那種「好好過生活就好」,對婚姻與生活型態的改善也被既定的生活模式定形,很少會作出討論及追求。


—你認為在多元性別議題的社會宣導工作上,澳門最大的阻力是甚麼?
梁展輝:我覺得澳門的形態跟其他推動同志權益的國家地區都很不一樣,在其他地方大多是來自於亞伯拉罕諸教的影響,導致推動時困難重重;但在澳門宗教雖有一定影響力,但顯然跟其他地方相比薄弱許多;我認為澳門最大的阻力是來自於政府的官僚與保守,而民間團體又大多依賴政府而不作為,獨立團體又缺乏資源,在整個循環下,難以有人發聲。
特別是政府政策上的守舊又不合時,決定政策時無持份者參與,更是帶頭惡化了這一情況,在政府內部及社工局也沒有任何對多元性別或防止性別歧視的單位及法令,無人執行亦無法執行,立法會更不對性少數及弱勢負責,除多年前高天賜議員曾提出同性民事結合外,也沒有議員監督政府及提出修法,聯合國亦多次要求澳門政府回應人權問題,包括同性戀的權益,但一直都沒有下文。


—近期中國政府無預警大量封殺 LGBT微信公眾號,多元性別被迫噤聲,你認為香港澳門能如何能獨善其身?
梁展輝: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政府近年對同志社群的動作,不管是對BL文化的懲治,對中國各地同志大遊行的禁辦,到這次的公眾號事件,明顯在中國推進同志權益是越來越困難的,而我們也知道「維權」一直是中國政府的軟肋,不想被碰也不能被碰,但香港澳門必然會受到中國政府的影響,近期立法會議員的事件可見一斑。
我們更應該加快在澳門同性權益的倡議,讓同志權益成為一個主流文化,跟更多的國際商業及文藝合作,以軟化的角度讓同志權益得到社會大眾了解及接受,像泰國以BL劇得到了社會普遍的正面回應,香港的《大叔的愛》也是讓更多人看到同性戀的普遍模樣。我看到過往我出現在港澳的新聞,跟《大叔的愛》播放完之後,留言的內容有明顯改善,我認為既不能硬碰,那我們在文化自由的保護下,商業化的倡議更可以讓社會接受。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