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聯合國發起的「世界詩歌日」。正如聯合國所述,「詩歌貫穿人類整個歷史,不論是何種文化、不論其在哪一片大陸,詩歌都在傳誦著我們共同的人性和共有的價值觀念,將最簡單的詞句轉化為對話與和平的有力催化劑。」
有不少人說,澳門是「詩城」,更有意見認為,澳門是全球詩人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這些詩人來自不同背景,抒寫的題材不一,但正如教科文組織所言,「詩歌向我們揭示世界各地的個人都擁有同樣的疑問和感覺,進而重申了我們共同的人性。」而透過詩歌,澳門不同年紀、來自不同文化的詩人也在對話。
《春天》
下午結束
燕子的黑翼
撲向天空
萬籟俱寂
……而你不知道
我承受了多少
——羅方禮(Fernando Sales Lopes)
《PRIMAVERA》
O fim da tarde
em asas negras de andorinhas
arrancando aos céus
uma calma enorme
… e tu não sabes
quanto sofro.
–Fernando Sales Lopes
羅方禮自1986年起居於澳門,至今已逾三十年。其出版於1997年的詩集《澳門雜詠》曾獲得「Camilo Pessanha 1996/97」獎。羅方禮表示,自己少年時開始寫詩,已忘了第一首作品的內容,只記得是與愛和大自然有關。他形容,詩與其他文學體裁不論在內容、形式、起源、發展,甚至相關的神秘感都截然不同,兩者的詮釋也是截然不同。非詩歌類的作品,文字描寫一般都很清晰,但洞察詩歌的本義是困難的。而音樂是神的語言,詩的本質上也是音樂,「詩也是屬於奧林帕斯眾神的。」
羅方禮認為,詩歌是澳門主要的文學體裁,這或與澳門的特性有關,或與人的生活方式有關 。在《澳門雜詠》中,羅方禮從自己的視覺書寫了不少澳門的景貌與文化,例如黑沙環、燈塔、內港,還有風水。一直書寫澳門不同文化、節慶與習俗的羅方禮是歷史系學士及跨文化關係碩士。他表示,自己的目的一直都是希望可以了解周遭的一切,並分享這些知識,不單是澳門的一切,也包括中國豐富的文化,「很多人都只知道很少。」他認為,澳門的獨特之處在於她數百年來的多元共存,在這片小土地上有不同的文化、信仰、互相尊重,「有很多故事,於是成為藝術創作靈感的來源。」
除了撰文和寫詩,羅方禮過去也曾與不同藝術家合作,例如於2008年的多媒體展覽「A Viagem」就是與Kinomind和葡人之家合作,其靈感源自華士古.達.伽馬的航海旅程,以賈梅士、佩索亞等人的詩,向兩位詩人和所有葡萄牙人致意。詩歌以視覺方式呈現,也被讀、被唱。2009年他也曾與畫家Isabel Rasquinho和Rui Rasquinho一起進行了繪畫與詩歌的聯合項目Conivências。「這結合的嘗試證明了藝術之間可以互相聯繫,詩可以被描繪,繪畫也可被吟誦。」
《心情像不期而遇的春天》
有時,
會突然發現
身邊經過的都是一些
更加年輕更加生疏的面孔
這些面孔就像曾經的我們
光滑,沒有經過歲月的雕琢
有時,
也會突然發現我們談論的不再是風光雪月
也沒有鶯飛草長的浪漫
而是符合這個年齡應承受的話題
如事業、婚姻,還有投資理財
心情像不期而遇的春天
潮濕,並散發出一陣陣發黴的味道
——洛書
洛書是八十後,澳門別有天詩社的現任副社長,高中時由內地來澳定居,至今已十多年,現在白天上班,晚上寫詩。她表示,當初開始寫詩是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雖然有家人在身邊,但一切都要重新適應,心靈所受的衝擊很大,於是自那時開始透過寫作抒發自己的感情,而生活上的感悟也成為了她創作的靈感來源。「觀察到的事情對你有一些觸動、共鳴,你就有感受去創作詩歌。由高中、大學到工作、結婚、小朋友出生等等,對我來說是一個歷程,每個階段我的體悟都不同,就會有不同創作。」
她認為,詩歌的語言簡練,適合表達一瞬間爆發出來的情感,而詩歌看似較簡單,但要幾行詩歌之中表達出所有的感情、體悟其實很大挑戰。「因為你不只表達心情,還要有體悟,或讓讀者感受到甚麼得着。」她認為,澳門有很多人創作詩歌,以別有天詩社為例,會員由廿多歲至四十多歲也有,題材有城市化、澳門、個人感情經歷、家庭,也有涉及澳門的經濟支柱旅遊賭博業,甚至是保護動物、環保等等。「之前路環荔枝碗船廠的事,也有詩人觀察時事,以詩歌回應。」「都是以澳門作為基礎點,發掘當中的故事,再以詩歌去反映出來。」
「我覺得這是好現象,即大家都很關注我們生活的地方,這也慢慢形成了澳門詩歌的一個特點,就是她的在地化、城市化是很強烈的。大家都很熱愛這地方,才去創作、去觀察她。」
她認為,這樣非常難能可貴,因為在澳門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詩人們可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去看澳門的發展,也能堅持初心,純粹地因為喜愛詩歌而去創作。她又希望,澳門的詩歌發展可以推廣得更深入,甚至將詩歌引入學校,讓更多年青人接觸詩歌,「希望詩歌創作不會出現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