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焦慮

焦慮

麥侍文(Stephen Morgan)*

我天生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然而,最近我開始感到越來越多的不安感,彷似有一股恐懼若隱若現猶如潛伏的暗湧。 這無法以常理解釋─我的生活衣食無憂,高床軟枕;我積極投入工作和上班生活,但是,這種恐懼感就是仍久久不散去─歡迎來到新冠肺炎的藍色憂鬱,充滿壓抑焦慮的世界。
來自澳門城市大學的兩名學者,Dennis Zuev教授和Kevin Hannam教授,近期合力撰寫一篇題為「焦慮的困獸:澳門應對疫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民族誌研究」的報告。當然,這是一份專業的學術研究,然而,這份研究亦同時指出,我們在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禁足和封城,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這逐漸成為當前疫情下公認的一個事實:人人皆更容易感到焦慮。
約四百年前,醉心形而上學的偉大英國詩人約翰敦(John Donne)寫了一系列的詩歌,一併收錄入其書作《生死邊緣的沉思錄(Meditations on Emergent Occasions)》。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一句便是「喪鐘為誰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這一句亦被海明威(Ernest Hemmingway)引用作為其書名,將其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的經歷,描繪得如此鏗鏘有力,扣人心弦。而約翰敦的詩,始於一句:「沒有人能自全,沒有人是孤島,每人都是大陸的一片,要為本土應卯。」這句詩的威力,在於喚起讀者的情感,撇開我們所關注的獨立自主以及隱私問題,說到底,我們均無法否認我們是具社會性和有社交需求的動物。
這是天主教附禱經拉文原文的舊翻譯文本中有一句:「我們心中充滿期盼的等待,好讓我們免受焦慮的困擾。」雖然這是向天主禱告的話語,但這亦是一種發自人類內心的情感,不論是不是教徒,我們都有這樣情感。當我們終於明白約翰敦詩中所說的真理,這種內心的欲望終究會實現。

*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學院院長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