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中國「剩女」多面睇

中國「剩女」多面睇

「把自己嫁出去」、「你一天不結婚父親就不死」、「你不能太獨立」、「不要任性」、「挑來挑去的」、「你已經是剩女」。
以上都是父母對他們女兒說過的話,嘗試給予女兒壓力,不論她愛不愛那個人都好,都要她結婚。剩女一詞,基本上是形容超過25歲仍未結婚的女性。
挪威攝影師Klaudia Lech早前研究「剩女」的現實生活,而我有一段時間就此學到這事。單身女性,接近30歲,成功人士,但仍被她的家族認為「剩下來」。Klaudia Lech的這項研究塑造了這些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並讓人注意到日新月異的社會有必要接受這些改變。女性的角色亦一直在改變,年輕女性亦想有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力。有些事很顯然,但會在以家庭為中心的國家產生無比爭議。
最近,有化妝品牌牽起集中剩女問題的廣告而引起廣泛爭議。當然亦有年輕男性同樣飽受壓力,但人們不會認為他們是「剩下來」,而是大部份都會敬畏他們事業成功。廣告中除了女兒和父母的敘述外,還有他們各自不同的觀點,廣告中分別訴說不同女性的故事,她們的辛酸和除了「剩女」標籤外她們的現實生活。

婚姻市場中女性彷如商品

該廣告中可看到,「婚姻市場」有一對夫婦嘗試與男人公開商量做他們女兒新郎的事宜。從工作到月薪,從照片上展示他所有的物件,所有都在廣場中展示。就有如在賣肉或賣車般。但事實是他們正在商量他們女兒的未來人選。這些人的女兒被社會看待是「剩女」,而社會依然在看待女性角色上牢牢地與婚姻和母性捆綁在一起。被人認為是原始和無可致疑的功能。這亦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是老生常談。
以事業成功來換取女性的幸福是不值得。即使是女性的意願。如果有女性很簡單的不想結婚和生兒女,在他人看來她有嚴重的問題,在社會中是「不合群」。如果把愛情放在家庭壓力的首位,並履行其女性──結婚生子的責任,那是自私。同性戀亦然。每當談及家庭生活時,遵循父母是最大的規則,而不結婚即是沒有遵循父母的指示。
即使是商業性質的廣告,但該主題不僅讓中國──以至世界──由對女性生活的不尊重和輕視。變成贊美女性獨立和她們實踐對生命的看法。每個獨立個體都是自由的,他們為自己的決擇負責任,包括愛情,遠比起盲婚啞嫁更重要。女性應為自己自豪,單身快樂還是有伴侶的都要快樂。這些是沒有定義的。
我看到這廣告最後一句,「別讓壓力左右你的未來」。不僅在中國還是葡萄牙──都有類似的壓力如結婚生子延續下去──這樣的信息。對女性、男性亦如是。

家庭還是事業,現代還是傳統

中國現行法律中,女性與男性一樣擁有相同權利。然而,在實踐上都與當前社會沒有太大協調性。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提升有關女性地位的發展,也許是空前所未有過的發展。
最近有人提出毛澤東曾說過的「女人撐起半邊天」,提出男女能力平等的相關語句。
似乎沒有人會問怎樣證明,但最近有調查指出當前中國女性,特別是取得專業資格的女性,都面對家庭與事業的選擇這個難題。
這個矛盾可體現在於現代和傳統之間,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而引起的一系列爭議。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有研究指,有不少女性遭遇同樣的矛盾。
調查經40間科學研究中心完成,結果顯示那些機構的女性專業人員由於其家庭的期望而動搖,在女性社會角色上持保守態度。

中國婦女權利

這個主題同樣備受爭議和含糊不清。鑒於政權的統計資料存疑,有關女性權利的資訊認受性亦成疑。
對女性地位提升的想法是於二十世紀初起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大進步。然而諷刺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壞了整個中國,但引入男女平等。即使不是完全成功,也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道路,包括婚姻法、女性擁有財產權、投票、工作職位的數字(比1949年增長十倍),並為女性從政/擔任公職揭開序幕。
以上種種所產生的數字,因為中國1%所代表的人口數比起歐洲國家都為多。數字規模我們無法控制。

中國女性情況歷史

歷朝以來,中國女性的情況十分艱苦。重男輕女的問題跨越數個世紀,兒女都只繼承父親的姓名並為家族散葉。而女性當結婚後,就不再是原來的家族,而是屬她丈夫的家族。
有段時期有皇朝只向有兒子的家庭分地。只有女兒的家庭不會得到賞賜,因為她們婚後延續不到她們的家族。
此外又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而女性婚後屬她丈夫的家屬,所以女性亦照顧不到父母老年。
以上三點都導致中國社會重男輕女。正如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孩政策」的結果。這「社會規則」只會讓法律進一步危害女性。歧視存在已達多個世紀,當中包括產後立即殺死女嬰。

image-20150317-22300-g0eoar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我們可看到有關權力的法律是存在,而事實上我們仍身處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
但實際上,發生什麼?
正如幾乎所有的事都是近30年來開始運行,這些行動成就中國今時今日的經濟和社會情況,不少仍與社會傳統有衝突。總結:法律存在,有人遵守,但有大部人仍受舊朝以來的限制和遭受歧視。
人民和千多年文化底蘊的發展,不會一下子就能在30年裡受改變。這不是中國的特權。所有文明都是如此過渡。是歷史上的「裂縫」,使到社會變得更封閉,改變變得更遲緩。
歧視依然存在
某些城市如上海市,受西方強烈影響,有些情況不太顯著,但除去西方影響,文化依然壓迫著女性。可看以下例子:
有女性25歲仍結婚,就如被命運忘掉一樣。她婚後不能生育,悲劇就出現了,使她多次離婚。
女性只有權決定婚姻,但在離婚時,不會在分家產上獲勝。現在女性會要求丈夫在離婚時把物業的名字換上她們的名字,以保障離婚後的生活。
「包二奶」雖被禁止,但仍普遍發生。由此沒有權離婚,所以正室最終選擇視而不見。
女性的薪金仍然較少。另一方面,他們佔大學學位和職場越來越多的位置。當她們身居上司職位時在工作環境裡受到尊重。而回到家後,事情都改變……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