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國際機場工程已於近期展開,將分階段進行,預計於2030年完成。澳門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預期,屆時澳門國際機場的可用總面積將達325公頃,每年旅客吞吐量將增加一倍,亦即從2024年的770萬人次增至1,500萬人次。
研究旅遊業的梁啟聰向《澳門平台》表示,目前機場平均每天處理80個航班。換句話說,即使在擴建之前,它仍有很大的空間來增加旅客量,尤其是來自鄰近地區的旅客。以2024年為例,根據官方預估,錄得的旅客量只達到疫情前的80%,亦即960萬人次。
在預測中長期的營運增長時,梁啟聰認為必須平衡中國內地與國際旅客的客流量。但與此同時,也要改善目前為本地居民提供的旅遊服務。至於目前的擴充計劃,他認為,「這些計劃缺乏足夠的細節和清晰度」。
梁啟聰認為,可以肯定的是,「來自中國內地各城市的旅遊業有潛在的增長空間」。「這需要中央政府支持,加快特區的旅遊簽證申請。這方面的成功可以大大提升」旅客量,並「有利本地經濟」。現時,主要的挑戰是「吸引更多的國際航空公司」。澳門旅遊局的任務是積極推廣澳門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然而,「缺乏新的航空公司拓展來澳航線是一個大問題,也妨礙了吸引國際旅客。如果沒有更好的國際連繫,機場擴充的潛力將無法實現。」
如果沒有更好的國際連繫,機場擴充的潛力將無法實現
旅遊業研究者 梁啟聰
早應擴建
澳門旅遊大學教授、旅遊業研究暨科研中心主任Don Dioko認為,機場擴建是「值得歡迎的」,甚至認為「早就應該實現」。在他與《澳門平台》分享的願景中,他強調機場的擴建對於在快速成長的大灣區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然而,他強調,除了增加機場的面積外,為旅客提供順暢、有效率的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畢竟旅客體驗才是機場競爭力的關鍵。機場不一定越大越好,尤其是當延誤頻繁發生時。」
區內其他多個機場計劃擴建也將使澳門機場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隨著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即將落成,香港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將增至1.2億人次;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希望2025年新航站樓竣工後也達到這個數字。與此同時,鄰近的珠海金灣機場預計在明年完成擴建工程後,旅客吞吐量將增至2,700萬人次。
梁啟聰表示,內地旅客之前有一段時間無法出國旅遊,澳門於是成為了他們的選擇。疫情過後,這情況已大大改變。澳門機場目前經營41條航線,約為疫情前的90%。其中,23條航線飛往內地城市,3條航線飛往台灣,另外15條航線則分佈於日本、新加坡、韓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儘管內地旅客有增加的潛力,但梁啟聰關注規劃上缺乏照顧居民出境旅遊的選擇需。他舉例,澳門航空之前開往福岡和北海道的航線至今仍未恢復。
機場擴建是值得歡迎的,甚至早就應該實現
澳門旅遊大學教授、旅遊業研究暨科研中心主任 Don Dioko
單靠澳航
梁啟聰又認為,對單一公司的依賴,例如澳門航空,也會使「公眾對發展停滯感到疑慮」。另一方面,「未來其他公司的投資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區域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可能會讓那些沒有明確盈利預測的潛在投資者卻步」。
今年4月,澳門航空公司宣佈將首次引進空中巴士A330-300型飛機。該機型將為機隊帶來更大的載客量和運距。澳航當時表示,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引進第二架寬體飛機,以運營中長途航線,並增加中東地區的航點,作為其拓展歐洲網絡努力的一部分。
梁啟聰總結指,事實上,澳航引進新飛機「似乎並不成功」,空置的座位導致外界揣測飛往土耳其等航線的未來發展。他認為,雖然發展以澳門為中轉站的中長途航線,「在市場上是可行的,價格具有競爭力,航班選擇多樣化,而且有助於恢復澳門的競爭優勢」,但仍是一項「具挑戰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