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現代建築之辯

現代建築之辯

李凱欣 Ines Lei

澳門現代建築的保護在澳門甚少討論。雖然在過去數十年也有一些零星的保育運動,但有澳門建築師認為,社會對於文物建築並不關心,澳門現代建築保護最大的難點,是不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有團體出版導覽手冊,冀現代建築成為一種文化旅遊資源,為保育尋找出路。

澳門現代建築保育在過去十多年都爭論不休。2005年的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引發的民間護塔運動,猶如星火燎原,牽起澳門本土文化保育的風潮。而現代主義建築正是這風潮的其中一個關注點。這類建築在澳葡政府時期相對獲得重視,建於30年代的高美士中葡中學大樓以及紅街市大樓早於澳葡時期就列入文物保護清單。然而,《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下稱《文遺法》)在2014年生效至今已近9年,只有市政牧場舊址及狗房、九澳聖母村(七苦聖母小堂)、一號碼頭、原氹仔碼頭舊址以及路環碼頭這些現代建築列入保護清單。

澳門現代建築保護最大的難點,是不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現代建築的簡潔線條,有時不容易在一般市民心中留以良好印象,尤其當建築已經空置、殘破。要說服公眾支持保護很難,沒有公眾的支持,要求政府保護就更不容易。

城市規劃師林翊捷

被問到為何《文遺法》通過後,現代建築的保育還不如當年的進度,澳門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表示「其實涉及許多利益」,又認為社會對於文物保護並不關心,只有極少數人關注。

社會對於文物保護並不關心,只有極少數人關注。

澳門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

政府和民間的角力

城市規劃師、現任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林翊捷表示,若以得到《文遺法》的法定保護作為標準,進入清單的建築較多是外形宏偉、設計奪目、發生過歷史事件或是公眾用途的建築。但即使以上述四點作為最普通的入選理由,很多現代建築都尚未成為法定文物,例如永樂戲院、雀仔園街市等等。

「保護澳門現代建築最大的難點,是不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現代建築的簡潔線條,有時不容易在一般市民心中留以良好印象,尤其當建築已經空置、殘破。要說服公眾支持保護很難,沒有公眾的支持,要求政府保護就更不容易。」林翊捷補充。

保護澳門現代建築的最大困難是不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尤其是在建築物空無一人的情況下

城市劃師林翊捷:

事實上,過去較受注目的現代建築保育事件結局亦是如此,包括2013年高園街四座公務員宿舍和2015年的愛都酒店。當時民間有聲音提出,高園街公務員宿舍是60年代的裝置藝術(ARTDECO)建築,也是澳門政府業權,應予保存。然而,政府指宿舍下有可能存在一些聖保祿學院遺跡,當時上任不久的局長吳衛鳴更認為那四幢建築物是「破壞者」。宿舍最後被拆,變成今日的聖保祿學院遺址及停車場。及至2015年,即《文遺法》生效翌年,時任社文司提出拆毀愛都酒店舊址及新花園,以「建成包活澳門演藝學院在內的青少年文康活動中心」。雖然民間有意見認為愛都酒店是「見證 60 年代整體建築設計混雜發展高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要求啟動評定程序,但政府最終否決。

2018年,城規會通過位於約翰四世大馬路「莉娜大廈」地段的規劃條件圖,意味著這座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本澳第一座設有電梯的高層住宅或面臨拆卸威脅。當時直選議員林玉鳯聯同多名建築師向文化局遞交請願,獲接近700市民聯署。與高園街宿舍和愛都酒店不同的是,莉娜大廈最終因各種原因未被拆毀。

現代建築作為一種文化旅遊資源

為讓公眾更認識現代建築,關注城市規劃的團體「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早於2014年便聯同繪畫師合作出版《摩登的建築—現代建築文化地圖》(下稱《文化地圖》),以手繪地圖的形式呈現32座本地的現代主義建築。可惜的是,當年《文化地圖》出版過後,地圖上不少建築被拆毀。地圖籌備期間已首先倒下的有下環區的均益炮竹公司三層樓宇,而在出版後,與永樂戲院一街之隔、建於1952年的勞工子弟學校建築也因校舍的擴建而拆遷。及後山頂醫院兩間石屋也因為要興建傳染病大樓而結束。

當年有份參與地圖出版的城規師、文遺會委員林翊捷表示「很遺憾,這些都不是因為私人的商業利益而被拆除,而是要建造更大型的公共設施,那是更大的醫院、更大的學校,這個就不單單是文化局一個部門的問題。而是澳門整個社會,未有足夠的意識,去為澳門的城市歷史、社區記憶等等多走一步,例如思考在保留與不保留舊建築的決定之間,有沒有可能去折衷?而不是落入單純拆與留的零和遊戲。」

最近,關注澳門現代主義建築保護的團體—澳門現代建築學會(Docomomo Macau)也出版了《澳門現代建築遊踪指南》(下稱《指南》)。這本導覽聚焦於30至60年代的澳門現代主義建築。這些建築均能印證澳門本地現代遺產的豐富性。建築師利安豪表示,出版旨在為公眾提供簡單而便捷的方式去探索澳門的現代建築遺產。這不僅是為了觀光旅遊業,更是本土文化認同以及與城市記憶的連繫。他表示書內的39座建築都是時代的卓越建築,雖然未必所有都需要列入被評定清單,但是無損它們是澳門重要建築的事實。

而在他眼中,這些建築至少值得更多的討論。他認為,澳門作為一個城市,一定要了解這些建築的重要性,以及藉著知識的傳承,推動更多有關現代建築作為文化遺產的討論及對話。

「如果我們不說現代建築與本土身份的連結,以至於對於社群而言有多重要,我們永遠不會有更好的政策去支援公共建築。」

「現在社會對於現代建築的公共討論太少,政府對於現代建築的保護無動於衷。這是我們的責任去和不同的機構合作去為現代建築發聲。不然,沉默便是罪行。」

現在社會對於現代建築的公共討論太少,政府對於現代建築的保護無動於衷。這是我們的責任去和不同的機構合作去為現代建築發聲。不然,沉默便是罪行。

建築師利安豪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