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揭開趙家大屋神秘面紗

揭開趙家大屋神秘面紗

羅嘉華 Carol Law

鄭家大屋盧家大屋,這些歷史建築你或許都曾經聽過,但趙家大屋你又曾否耳聞?這幢大屋正是文化局於2021年中斥資800萬購入的文物建築。此舉一直到2022年1月下旬的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始被披露,引起社會一陣議論。究竟大屋有何歷史價值,這個又會否重蹈很多古蹟活化的覆轍,成為「十年如一日」的展覽,也受到社會關注。

趙家是何許人?

今次政府收購的物業是位於營地大街附近的趙家巷24號。根據物業登記,該地段屬私有產權地,面積為56平方米,文化局於2021年11月購入並完成物業登記。相鄰的趙家巷26號未有登記業權。據一些口述歷史所述,趙家大屋的主人是望廈村的大族趙氏,後來因為趙氏祖屋被大風吹塌,於是輾轉遷到趙家巷。而26號是趙家祠堂,奉有祖先神位,24號則是後來購入土地加建的洋房,供趙家成員居住。據澳門地籍資訊網資料,趙家巷24號地段曾於2012年獲發街道準線圖,當時的要求包括保留建築立面、保留原有高度及體量、室內及室外空間格局、按原材料和特色作立面修繕及內部裝修,建築計劃也須經文化局審批。

趙家巷26號為趙家祠堂,奉有祖先神位

現時提到有關趙氏的書籍,最常講到的是「父子登科」的事跡。據指,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趙氏第25及26代趙元輅、趙允菁兩父子相繼高中舉人,是澳門在科舉上最高成就的家族。澳門最早的私塾也是由二人創建於觀音堂對面的趙氏家廟偏殿。另外,一些口述歷史的書籍指,趙允菁其中一位學生鮑俊在道光年間成為進士,而鮑俊被指曾參與策劃暗殺澳督亞馬留的事件,又指,從一些文物可見,趙家在清朝時與廣州十三行有一定交情,影響力不限於澳門。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淑怡受訪時就指出,據趙家族譜記載,澳門望廈趙氏是宋朝宗室宋太宗趙匡義後裔,第22代後人於1644年遷居澳門。趙氏子孫努力讀書,例如第23代趙履亨就曾獲賜封為「誥贈奉政大夫」,第24代趙勇為曾得到朝廷「貤贈朝議大夫」。

「而趙允菁也是澳門紳士,參與負責處理澳門地方事務,直接督促官府處理澳門政事。」據《澳門編年史》, 1818年澳門營地街茅寮起火,殃及墟市及大街一帶鋪面89家。趙允菁之後聯同多人上書香山縣丞,訴說營地大街到關前街一帶店舖稠密,必須加強防火意識。「趙允菁對私佔官地舖屋也有留意,當時葡萄牙人為擴張勢力,與華人合作私佔土地,趙氏要求地方政府重視情況,維持清政府對澳門的管治。由此可見,趙氏參與了澳門社會建設發展的一部分,留下重要的足跡。」

陳淑怡

收購後未見公佈  林宇滔:政府做法不理想

趙家大屋現時並非受保護建築,更非組成世遺歷史城區的建築之一,網上有關大屋的介紹甚少。文化局新任局長梁惠敏曾解釋,趙家過去一直對本澳教育工作有許多貢獻,這間建於19世紀中期的建成的大屋具歷史價值,幾年前局方諮詢文遺會意見後開展收購工作。現時建築物布局完整,希望透過修復和活化,讓市民體驗本澳昔日大宅建築,弘揚中華傳統教育。現時政府購入的是一幢建築物,按照市場價格調研與業權人商討,由於建築物面積不小,認為800萬元價格合理。局方會先評估大屋結構狀況,盡快公布具體計劃,至於修復費用仍待完成修復方案才能預估。

而據《正報》報道,「購置趙家大屋前諮詢文化遺產委員會,莫說相關會議沒有通知傳媒採訪,連『事後官方新聞稿』也未提及。本報在新聞局網站搜尋『趙家大屋』和『趙家巷』;過去五年,沒有文化遺產委員會新聞稿提及相關內容。關於經過諮詢文化遺產委員會,認為趙家大屋有文物價值。究竟,為何有文物價值?本報也嘗試在文化局網站搜尋『趙家大屋』和『趙家巷』,卻沒有顯示相關內容。」

延伸閱讀:文遺角力賽

林宇滔

當日亦有列席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的立法議員林宇滔認為,文化局今次的整個操作值得檢討。他憶述,當日是委員會提出問題,政府代表才解釋有關開支,表示曾諮詢文遺會等,形容這在政府的文遺採購上是「非常不好的例子」。他認為,雖說過早公開收購業主或會抬價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但今次政府在完成收購後也沒有向公眾披露任何訊息。「買了都不跟公眾講,原因是甚麼?我想不到政府有何合理理由。」

他認為,公佈是政府的應有之義,政府未來也有機會面對類似的問題。「立法會委員會是閉門會議,還要剛好問及,才知道有趙家大屋的購買。很多這些內容應怎樣被公眾知悉?我覺得這是推動公開透明的第一步。有了知情權,我們才再討論後面要怎樣更好監督。」

趙家大屋位於營地大街附近的趙家巷24號

活化需要民間理解支持

而除了當中的透明度,趙家大屋日後的修復活化也受到關注。現時澳門不少古蹟活化,例如中西藥局、永福圍、沙梨頭更館等,都是以展示性質為主,且多是常設展,未見相關歷史從不同角度透過展覽或導賞向公眾介紹,似乎相對單一。受惠於本地遊,2021年第2季本地的博物館或世遺景點參觀人次較2020年及2019年都有所上升,但澳門統計局的數字亦反映,逾兩成的居民表示「沒有參觀」的原因是「之前曾參觀」,比「受疫情影響」的11.9%更高,僅次於「沒有興趣」及「沒有時間」。

澳門文遺研創協會副理事長劉瀚邦認為,未來趙家大屋的活化,政府可考慮與民間合作。他表示,文物保育中,政府的角色固然重要,但亦需要民間理解、認知和支持。「單靠政府去進行是很困難,(形式)亦會變得較單一。這就很需要本地民間的參與。」「政府自己進行活化和展覽,好處是比較有系統地管理歷史遺產,缺點是很明顯相對單一,最後出來的結果是恆常性的展覽,亦缺少了一些其他的新意和元素,對政府公帑運用負擔也較大。」

劉瀚邦

他又認為,趙家大屋附近也有很多古蹟,例如沙梨頭更館、上架行會館、德成按等,「可以串連起來成為歷史路線,推廣昔日華人生活的點滴,重新把它包裝成一個較完整的路線,向本地市民和遊客推廣。」

陳淑怡就認為,根據過往經驗,教育主題能深入親子和學生群體,趙家大屋不愁沒有捧場客。她期望趙家大屋完成修復對外開放後,除舉辦恆常的導賞服務、文化工作坊外,建議趙家大屋內開設教育史圖書館,旨力宏揚澳門史學及教育史發展;定期組織有關教育主題的講座和交流,邀請鄰近學者、學校研習,為趙家大屋「父子登科」的定位發揮得最大作用。她又指,近年政府大力發掘和利用望廈村的歷史文物,推出望廈山房、冼星海紀念館等展館,又大力保護觀音古廟、普濟禪院等廟宇,這些現存文物與趙氏家族世居望廈的歷史有淵源,可以充分利用和串聯這些文物,發揮更大的價值。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