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人民幣的出現,中國在數字貨幣的發展處於領先地位,澳門必須在法規、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迎頭趕上,以擁抱虛擬貨幣。
由官樂怡基金會和澳門商業雜誌合辦,主題為「數字貨幣與貨幣的未來」的FRC/MBtv辯論網絡研討會於本周三晚舉行。會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會計與金融學教授陳靖涵表示,就數字貨幣的發展速度而言,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處於領先地位。

參與該辯論研討會的學者認為,中央政府自 2014 年成立工作組,開始探索主權數字貨幣的概念—亦稱為央行數字貨幣(CBDC),並對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進行測試研究。
隨著在中國內地四大經濟區—蘇州、成都、雄安和深圳—以及在北京2022 年冬季奧運會部分場景開始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工作,中央政府曾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條件的地區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陳靖涵教授表示:「這是澳門必須考慮的事情—若果他們真的想採用如數字人民幣這樣的數字貨幣,他們必須制定監管框架。」
這位學者指出,除了最佳的制度環境外,澳門亦必須在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作出改進,以迎接這一虛擬趨勢。「對於任何地方,不僅限於澳門,基礎設施也很重要,例如是作為數字貨幣支柱的互聯網連接或覆蓋範圍。」
在4月的一次立法會上,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證實,當局政府將與人民銀行保持溝通,適時進行發行數字化貨幣的可行性研究,並補充表示,為配合長遠發展需要,已計劃修法,增設發行非實體法定貨幣的相關規範。
揭開神秘面紗
亦有與會的成員表示,談到數字貨幣,人們可能會想到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但數字人民幣(CBDC)與加密貨幣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來自香港的 CBDC 聯合負責人兼全球影響力金融科技論壇(GIFT)普惠金融工作組成員柏傲齊(Oriol Caudevilla)指出當中的主要差異之一:「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心化的,而加密貨幣不是……CBDC是類似於我們現在使用的現金,而加密貨幣更像是一種資產類別或商品。」

事實上,CBDC基本上是由當局發行和支持的數字貨幣形式,而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則不受監管機構的控制。
柏傲齊並補充,中央政府引入數字人民幣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為北京多年來一直試圖這樣做以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但都沒有成功。
另一位與會成員,來自澳門聖約瑟大學的Daniel Farinha觀察到,中國近年來在開發數字人民幣的過程中,加大了打擊加密貨幣的力度,但這位高級講師認為,任何司法管轄區都沒有理由對加密貨幣採取強硬立場。
「我們可以做更多的是揭開加密貨幣技術的神秘面紗,因為對這一話題有很多困惑、恐懼、不確定性和疑慮。」他表示:「不幸的是,監管機構要承擔部分責任,因為他們不斷拋出洗黑錢、犯罪活動、恐怖融資等問題,這不一定要歸咎於加密貨幣,而是貨幣的運作方式。」
這位學者並補充,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實際上可以在許多其他領域上採用,例如CBDC 也利用了區塊鏈技術等加密貨幣的技術。
本地律師事務所 Riquito Advogados 的顧問 Daniel de Senna Fernandes 也持有類似觀點。他在研討會上指出,隨著澳門當局正在修改法規,以採用數字人民幣,他們可以進一步利用加密貨幣促進本澳發展。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Portuguê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