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疫情下的藝穗節

疫情下的藝穗節

羅嘉華

澳門城市藝穗節於一月二十日開始。雖然適逢是第二十屆舉行,但疫情之下並未有大肆慶祝。這個過去有不少外地藝團參加的藝術節,今年也因為疫情等因素,變成由本地藝團主導,只有少數外地藝術家能夠入境,其他只能透過錄像、網絡等參與。有跟外地藝術家合作的本地藝團表示,疫情令籌備增添困難,但仍希望能為本地觀眾帶來能量。

網上溝通 火花不盡相同

與去年一樣,今年城市藝穗節設有兩個「穗內有萃」節中節,由石頭公社策劃的《Todos Fest!》是其中之一,將為觀眾帶來三個分別由本地舞者、長者及身心障礙人士擔演的節目《末世未境》、《一隅樹說》、《共生之花》,另有深度研習坊、工作坊和討論會。其中《共生之花》的理念源自1980年代,國際知名藝術家Alito Alessi的理念 「Danceability」(人人皆可舞),《一隅樹說》來自香港不加鎖舞踊館專門為長者而設的舞蹈工作坊「身體年輪」,《末世未境》則由石頭公社與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合作演出。幾個作品皆希望向觀眾展示出這些在舞台不常見的身體也有不一樣的可觀性,而且在藝術上也能成立。

《Todos Fest!》策展人莫倩婷(Jenny)表示,長者和身心障礙人士的演出機會雖然不少,但距離弱勢社群透過藝術擁有表達權利,甚至是藝術工作者去叩問這些演出的藝術呈現等問題,依然較遠,故希望透過政府主辦的藝穗節嘗試呈現這些方面。她表示,今次的《共生之花》將與曾跟Alito Alessi學習、香港的資深藝術家丸仔(yuenjie MARU)合作,《一隅樹說》則由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王榮祿指導。由於疫情關係,二人若要來澳均需要隔離三星期。雖然丸仔時間上可以安排,但王榮祿就未能親身來澳指導學員,於是只能透過網絡,由他去指導本地導師,再由本地導師與學員合作創作。

但莫倩婷也坦言,並非所有事都可以透過網絡解決。例如接下來的5月,石頭公社和一班身心障礙演員也將於澳門藝術節演出。這演出原定於去2020年5月進行,是延續2019年11月本地一班演員與瑞士Theatre HORA及編導Michael Elber、Chris Weinheimer之間的合作《未境作業》。但由於疫情全球爆發,2020年5月的藝術節延至今年5月進行,演出也因而延後。但即使如此,Jenny對瑞士團隊屆時能否來澳也不樂觀。「現在嘗試網上方式,但不是一起見着面工作,有些奇蹟(miracle)不會這樣發生。」

疫情不穩 亞洲藝術家也難入境

另一個「穗內有萃」——「在地」的策展人黃翠絲(Tracy)也提到,疫情為今年的策展增添不少變數與困難。

「在地」以當代舞演出為主,是連續第二年以「穗內有萃」形式參與澳門城市藝穗節。去年的「在地」曾邀請到英國、西班牙、香港、廣州及澳門等地的藝術家在澳門演出。今年鑒於歐美疫情持續不穩,Tracy表示早就決定集中邀請亞洲的藝術家,但隨着疫情發展,國內一些省份的疫情開始緊張,加上澳門政府規定多個地區的人士入境需要隔離,故策展團隊也作出了不少調整。

「我們5、6月開始策展。除了現在的三個內地作品和一個澳門的作品,即四個戶外演出之外,我們本來還有兩個台灣的隊伍和一個韓國的(戶外演出)。因為疫情,我們本以為集中在亞洲(找藝術家)是OK的,但到差不多11月時發覺他們真的來不了。但我們也不想放棄他們,因為已和他們談了很長時間,大家都很想參加,所以我們就請他們用我想邀請他們的作品,為我們的節做一個新的舞蹈錄像,請他們在當地找一些他們覺得很美或覺得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去拍攝,然後把錄像發給我們。這也貫穿我們『在地』這理念。我們會在『在地:身體旅行』前放映這三個錄像。」

她坦言,疫情帶來的不穩定性增添了前期溝通的工作。例如一些內地的藝術家因為自己的地方有疫情而擔心,團隊於是需要換人。另外,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防疫要求,現場能設的座位不多,不少觀眾向他們反映買不到票。「因為這作品本身的反響真的很好。我們2016年演完到現在都沒回過來澳門,5年後再回來真的很多人想看。但因為疫情,需要保持座位距離,變成座位數目少了很多,一開賣幾天就沒票了,很多人都說:『吓!我仲未買票喎!』我們都希望可以再加多些座位。但因為一定要跟規矩,所以我們不斷討論怎做座位,可否加多些人,或怎樣令觀眾真的可以看到,這些我們都準備多了很多。」

「在地」的戶外演出均是免費參加,只有工作坊和「在地:步入劇場」需要收費。去年「在地」有爭取到一些商業贊助,Tracy表示,今年團隊也爭取到一些贊助,但因為疫情,各行業也不容易,故總體而言可能較去年略少。「今年大家都比較辛苦,我們都很理解。」另外,「在地」今年也推出一系列的限量周邊紀念品,所有收入將全數撥入「在地」藝術節作為運營經費。

就今年「在地」的期望,她直言希望順利,「但你也不知道有什麼情況發生。」又表示,希望在這樣紛亂的一年,能給大家帶來動力。「希望大家可以有表演可看,有活動可以參加,同時又可以認識當代藝術,我想應是今年的期望。」至於「在地」以後的發展,Tracy表示,因為已非首次參與藝穗節,明年可能不會再以這形式於藝穗中出現。「但又因為疫情,現在即使和別的機構談,大家可能都沒這意欲,因為疫情大家都不敢擔保下一年或之後的計劃。是有準備要自己出來,但也是見步行步。」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