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一部關於中國民生的法律

一部關於中國民生的法律

安國標、陳嘉俊、宋文娣

近日,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民法典》。《澳門平台》訪問幾名律師及學者,法律人士將其看作是積極的一步。這部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他們認為,這將讓公民的權利得到更多的安全和保障。這部新法典是以大陸的法律為基礎。


律師安文娜(Manuela António)告訴《澳門平台》:「中國《民法典》的通過和在2021年正式生效,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讓司法機構能夠更獨立地遵循和運用法律。最終能有全面和廣泛的法規來遵循。作為一個缺乏司法獨立的國家,這給了公民更多的保障。」她並表示,目前對整部法典還不瞭解。
「對我們來說,堅持司法獨立性是我們的準則,對他們來說卻不是。單一的政黨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立法,因此,這部法典的通過,是中國司法系統向西方世界靠近的重要一步,而並非共產主義。對比英美法系,中國在大陸法系上更得心應手。」
這位律師表示,建立「關於公民個人和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則,對這個系統本身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發展,法律方面的發展對中國來說是良性的。人們受制於法律,這肯定了法律的價值」 。
安文娜並強調,這是將一套已經生效的家庭法或繼承法等各個領域的律法編入一部新的法典。
「這將帶給民眾更多安全和保障,這也將增加已經在中國生效的資本主義法律的可信度與接受度。在越自由的市場經濟中,私有資本就越能在法律中得以體現,在動產和不動產領域給予人們更多的信任投資和持有資產。而規則被尊重就是保障。」
這部法典涉及了公民之間在家庭、繼承權、財產權及隱私權等領域的事務。她提醒:「民法典規定了個人的權力,因此我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中國認為給人們信心、尊重他們的權力很重要。」


對於律師馬天龍(Nuno Sardinha da Mata)來說,這部新法典的通過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對外的,一個是對內的。首先這是「中國司法發展中極其偉大的一步,是人權的現代化。不再是單獨的幾本法律參與整個系統。這對人權本身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龐雜的公民法律被編入一本法典,這讓系統、法律、個人權利的原理和法律的執行變得更加簡單易懂」 。
另一方面,對外界和那些不受中國法律約束的人來說「民法典的通過讓他們能夠更加容易地瞭解中國的法律、司法系統及其運轉方式,存在一種司法方式規範人們的民事行為。這是外界對中國大陸民法的一種認可。澳門就是一個例子」。
有消息稱:「目前有一種說法,這是一部適應新環境的現代法典。在未來,這將讓法律更加通俗易懂。我相信這也將簡化雙方的關係,比如澳門和中國的關係。」
他說:「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因為有一套相通的法律條文,這部新法典也許會使中國大陸和澳門的司法機構更加容易瞭解對方。降低溝通成本和合作難度。共同的法律語言能使兩地一體化。儘管存在差異,但可以說我們現在正處在相同的波段。」
馬天龍確信:「從現在開始,中國大陸法律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中國大陸也已經確認了這一點。」
律師凌偉豪憶述:自「1949年共產主義政權建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鞏固當時生效的民法外,先後四次嘗試編纂民法典。」
他指出:「這部法典從基本法律角度理順市場經濟制度的規範,不再以可能出現矛盾的單行法律對市場經濟制度進行小修小補。」
凌偉豪並稱:「另一方面,對人格權的保護獨立成編,與傳統大陸法系民法典關於物權、債、親屬及繼承的規定置於同等地位,也對應早些年憲法關於人權的保護規定。」
他指出:「這也可以作為憲法的典型,和履行中國憲法中所載的人權保護和承認的一種體現。」

一部創新的《民法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法典主要起草人楊立新於5月28至30日連續三天在線直播《民法典》解讀講座,平均每日有超過7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楊立新在講座中介紹立法背景表示:「中國《民法典》是21世紀誕生的新《民法典》,在世界的民法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標誌著我國有了成文的《民法典》,而且在立法體例和具體立法內容上,適應了當代社會的歷史潮流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雖然也存在缺點,但是,在世界民法典之林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楊立新介紹道:「新《民法典》是在原有的8部民法單行法的基礎上進行編纂,並非是對原有民法規範的簡單彙編,而是要進行實際的修改和創新。目前在《民法典》草案的1260個條文,就有580多個條文是對原有民法規範的創新和修改,特別是關於人格權編,幾乎就是在制定新法。因此,我國《民法典》對具體規範的創新範圍,是非常巨大的。」
「之前的民法通則的時候,是把財產關係放到前邊,人身關係放在後邊的位置。《民法典》總則編把這個調整範圍的規定反過來了,調整為人身關係、財產關係,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特點和立場。在分則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規定了人格權編,這是中國民法典最具特色也最有亮點的一部分。」
單從內容上看,《民法典》各編內容都幾乎是為百姓生活「量身定制」的。「居住權」、「子女撫養」、「隱私洩露」、「高空墜物」、「高鐵佔座」……民眾日常生活當中關心的各類問題,都可以通過民法典尋求解決答案。
此外,因應著近些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在全新誕生的《民法典》中,亦有不少內容回應當下生活中已經出現的問題,或是為未來生活可能出現的問題留出空間。

楊立新特別提及:「此次《民法典》繼承編草案對繼承遺產的範圍做了改變,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屬於遺產,可以被繼承,最大限度地保障私有財產繼承的需要。這一彈性規定是有很大的好處,比如,我們今天說到的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等,都概括在裡面了,是可以作為遺產來繼承的。」

「儘管爭論很大,不過最後虛擬財產還是寫到了總則裡。我國的《民法典》,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對虛擬財產作出規定的法典。」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