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公共債務是一大威脅

公共債務是一大威脅

由於發展基建和投資的經濟模式,中國的公共債務自2008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這反映出北京痴迷於確保高增長率的經濟模式,已成為中國金融穩定的威脅。

 

根據經濟資訊平台彭博社的數據,從2008年到去年年底,中國私人和公共債務總額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2%增加到了266%,達到34萬億美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貢獻了全球新資金的63%」或「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巨債長城》一書的作者麥克馬洪對此有這樣的描述。
在2008年以來,大部分時間資金是通過商業銀行開放信貸額度來創造,麥克馬洪在北京歐盟商會組織的一次會議上詳細說到。
他表示:「在悲觀主義者看來,中國債務是即將震動世界經濟的炸彈。樂觀主義者認為這個數字是可控制的,也是經濟『繁榮』的一部分,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全球GDP佔例從6%上升到近16 %。」這本書還寫到,隨著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償還債務的壓力可能會下降,而中國家庭的高儲蓄率和國家的貿易順差也會鞏固財務的穩健性。
在過去十年裡,當發達經濟體都停滯不前時,中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絡,八十多個機場和數十個城市的城市化,將中國中產階級人口擴展到數億的規模。
中央政府的直接債務水平依然較低:約佔GDP的40%。問題主要在於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它們隨意發放信貸,造成浪費和生產力下降。
從太陽能電池板到鋼鐵和水泥,多個產業都在努力應對產能過剩的問題,遍布全國的數十個「鬼城」—公寓、辦公樓、行政中心、政府大樓、劇院或體育場館被完全遺棄,種種影像反映出多年以來的投資拉動型增長所產生的一大顯著後遺症。
總理李克強把向經濟注入廉價信貸比作「洪水灌溉」,指的是用水浸泡整個土地而不是單獨灌溉的農業做法。
據彭博社報導,約三分之一的債務是通過非正規金融系統簽訂的,包括是信託貸款、理財產品或P2P平台,銀行通過這些方式保留資產負債表外的資產,規避監管機構施加限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再警告,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金融體系龐大的規模和不透明的相互聯繫對該國的穩定構成威脅。」
麥克馬洪認為,中國對信貸的依賴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北京對確保高經濟增長率的痴迷,這對於確保社會穩定(這是共產黨一直關注的問題)以及中國的國際崛起而言至關重要。

增長槓桿

幾十年來,經濟成長一直是共產黨合法性的主要來源之一。麥克馬洪表示:「債務問題的核心在於確保經濟增長率的政治需要。」他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
他續道:「必須要確保創造就業機會……還有國家復興:中國希望在全球秩序中獲得權力和相應的地位。」
地方政府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晉升幹部主要取決於其負責省市的GDP增長率。
麥克馬洪說:「由於市長的任期是五年,但通常只會做三到四年,所以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借債來發展建設。」
「當我借的債務越多,我的城市建設就越多,我實現的經濟增長就越高,但是到償還債務的時候,原負責人已經晉升。」他解釋道。這位作者認為,要避免「中國金融體系中積累」的風險,「真正必須要做的」是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他讚揚「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該政策旨在將國家轉變為技術製造強國,能夠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等領域展開競爭。
他說:「當局對中國經濟應該如何發展有著非常清晰的看法:減少對建造業的依賴,更多地依靠發展完善高附加值產業的價值鏈。」

 

China'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 Premier Li Keqiang's Press Conference

 

總理李克強把向經濟注入廉價信貸比作「洪水灌溉」,指的是用水浸泡整個土地而不是單獨灌溉的農業做法

 

João Pimenta 30.11.2018

《葡新社》/《澳門平台》獨家報導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