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長期的話,至少在優先恢復國內經濟方面是如此。多邊主義和全球化岌岌可危;但也確實,那些主張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妖魔化特朗普的人,會從理解和運用智慧、力量和務實態度應對新現實的過程中獲益更多。我絕對不認同這個白宮的戰略信念。但它存在,那裡發生的事情不能用侮辱或抱怨來對抗。經濟學者說,危機帶來新的機遇。這正是世界其他地方必須關注的。
戰後美國對歐洲實行的復興計劃並非出於善意,而是對帝國救世主主義的投資。當中需要大量的資金:在聯合國及其全球機構、北約、研究、對不發達國家的財政支持……只有美國可以而且也想這樣做。歐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從戰後混亂中恢復過來,但卻被美國的父權主義幼稚化了:誰付錢,誰就當家作主;誰想當家作主,誰就要願意付錢。現在他們不願意了,他們想停止付錢,也許想繼續當家作主。而這正是必須被拒絕的。
中國希望全球化,也非常明白特朗普帶來的機會,但這也伴隨著代
價。問題在於北京是否有能力承擔,並將國內優先事項放在次要位置。
中國希望全球化,也非常明白特朗普帶來的機會,但這也伴隨著代價。問題在於北京是否有能力承擔,並將國內優先事項放在次要位置。國際主義是雙刃劍,中國很清楚這段歷史。當華士古越過好望角時,鄭和的艦隊已到馬達加斯加。然而,明朝撤退了艦隊,因為太監說服了朝廷官員,財政上無法支持擴張,當時首要解決的是內部衝突問題。這種狀況在中國是持續的;事實上,我們看到最近在疫情期間它是如何收緊。北京現在希望重新擴張,而且可以藉着特朗普留下的空位借機而入。問題在於中國願意和能夠走多遠。
特朗普正在聽從矽谷的宮闈偏議。他希望放棄透過向傳統國際機構付費來掌握控制權,轉而依賴於高新科技,推動由比特幣和逃稅的極端自由主義者領導的新數字時代。他所宣稱的帝國是寡頭政治,放棄了傳統的民族國家概念。 共產集權主義成為意識形態上的敵人是必然的,但貼錯標籤也是事實。如果說保守主義是為了維持現狀,那麼特朗普並不符合這一點。我看不到在資本主義寡頭政治中的進步,但事實上,一場將動搖全球化經典結構的地震正在醞釀。重塑進步的概念是件好事,因為舊的概念還沒準備好迎接這個新世界。
歐洲必須停止抱怨。特朗普就是這樣的人;他會遵循讓他上台的策略。民主是大多數人的獨裁,正如丘吉爾所說,民主是世界上最壞的制度,除了其他所有不斷地被試驗過的政府形式之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反擊;以魄力和勇氣進行談判,推動自身的成長和成熟,擺脫美國保護主義的控制,重新審視聯盟。特朗普正在拉近歐洲與東方的距離;這是件好事,因為它能治癒二元對立的惡習。換句話說,如果特朗普如此與眾不同,其他別樹一格的領袖就不會再被妖魔化,而是變成尋常不過。特朗普不是一場鬧劇,他是警報,是時候醒來了。
*《平台媒體》社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