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偏肺病毒並不是新病毒,只是研究甚少,這也是病毒學家在評估其危險性和變異性時仍有所保留的原因。可以確定的是,在它被發現的20年來,它從未顯示出像流感或新冠疫情般的變種或傳播能力。華北地區病例的異常流行促使疾病控制中心發出預防警示,澳門衛生局也隨後發出警報。然而,中國否認醫院人滿為患的傳言;也否認任何與非典或新冠疫情同等規模的大流行風險。
研究新冠病毒的張耀鴻向《澳門平台》解釋:「過去15年來,有幾個國家開始出現這類流行病,尤其是在冬季。我們的知識不如較發達的國家,因為那裡有更多的資源,也收集了更多的資料,但自2000年以來,我們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一般而言,疫情的爆發是由不同病毒的組合所導致,例如流感、冠狀病毒或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而今次沒有這種跡象。「問題在於很少人有科學知識;當他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就開始恐慌。但目前似乎還沒有理由非常擔心。」
張耀鴻未有評論這種病毒是否比其他病毒更危險,但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例如流感和新冠已證明具有「更大的變異能力」和「更快的傳播速度」。人偏肺病毒屬於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導致入院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兒童,他們更容易罹患支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病毒於2001年首次在荷蘭被發現,之後曾出現於不同的國家和大陸;從印度到英國;從澳洲到智利和巴西。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大學微生物學研究員、病毒學者Flávio Fonseca在接受BBC訪問時承認,對於這種「快速且有效」傳播的病毒「研究很少」。但他認為,人偏肺病毒像SARS-CoV-2(新冠病毒)一樣自我傳播的機會「非常小」。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對此病毒「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而新冠發病時,人體並沒有對抗新冠的天然免疫力,「這有助於其大流行的傳播」。Flávio Fonseca總結,人偏肺病毒「不會有相同的全球行為,也不會成為大流行病」。
儘管有嚴重的病例,但大多數患者在感染人偏肺病毒後,都會變成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對於易受感染的族群,例如兒童、長者或免疫抑制患者,這種病毒的危險性較高。「我們需要研究意外增加的病例,尤其是在中國」,並調查「是否有突變」。目前對此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Flávio Fonseca認為,中國的病例倍增並不代表會嚴重惡化。
「所有這些病毒都會跟隨交通運輸路線傳播,這就是為何現時有更多病毒爆發的原因,因為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一個小時之內病毒就能從澳門傳到香港。」病毒學博士 張耀鴻
人偏肺病毒早已列入觀察名單,中國對其進行監控已有20年左右的時間。張耀鴻表示:「據我們所知,它主要影響兒童,但實際上對它的認識仍然很少。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所有這些病
毒都會跟隨交通運輸路線傳播,這就是為何現時有更多病毒爆發的原因,因為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一個小時之內病毒就能從澳門傳到香港。這是與過去最大的不同。」
新冠疫情過後,許多國家都更密切關注情況,並發布更多資訊。張耀鴻表示:「這造成恐慌。我們研究得越多、越用心,揭露的數字就越多。事實上,我們一生都與這些病毒共處,但現在我們每天都能聽到這些消息。」同時,「我們也能更好地監測它們,而且政府也能更有效地控制疫情爆發的風險。一旦它們超過了被認為是正常的發病限度,就會警告人們採取預防措施。」
症狀和傳播
人偏肺病毒主要病徴包括發熱、咳嗽、鼻塞、呼吸困難或氣促等,亦可引致支氣管炎或肺炎。高危人群包括嬰幼兒等,潛伏期通常3至6天,平均持續時間視嚴重程度而定,但與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類似,主要通過飛沫或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觸摸受污染的表面,然後將手放在嘴、鼻或眼睛上而傳播。
衛生局建議
- 每年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 及時接種建議的新冠疫苗;
- 確保自己及家人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以及勤做運動;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用紙巾包好痰涎及分泌物,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及儘快洗手;沒有紙巾時應用肘部掩住口鼻,而不應用手掌掩住口鼻;
- 保持空氣流通及良好的環境衛生;
- 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
- 凡有感冒病徵、需要照顧病人、進入醫院和診所的人士均應戴上口罩;
- 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及留在家中休息,若症狀加重必須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