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基辛格訪華有何含意?

基辛格訪華有何含意?

近日,中國接待了基辛格,而在早前中國亦接待過多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從對頂級商人和前政治家的高級別接待可見,中國政府有與美國建立其他溝通渠道。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往北京進行了一次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訪問。在中國,他首先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和國防部長李尚福。順帶一提,李尚福曾在6月拒絕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晤。

中美再次溝通是最近的事。事實上,6月18日布林肯的北京之行是美國總統拜登自2021年上任以來,首次有美方高級官員正式訪華。不久之後,輪到財政部長耶倫在7月6日訪華,與她的中國同行會面。事實上,中方的接待並不熱情,中國政府強調中美關係正常化但仍,但其實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基辛格受到的接待卻並非如此。他甚至不是拜登政府的一員,卻會見了中國高層,這讓美國自己也很難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表示:「一個普通公民可以會見中方國防部長,而美國國防部長卻不能,這令人遺憾。」他又證實,拜登政府事先知道基辛格此行,並在等待聽取基辛格的意見。

基辛格是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的國務卿。52年前,即1971年7月,他秘密訪問北京,以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並取得了成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北京的許多人眼中,他仍然是「中國的朋友」。今年5月,官媒《環球時報》甚至稱讚對中美兩國近年關係表示擔憂的基辛格是「務實理性」。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中國準備就緒」

在會見這位美國前政治家時,習近平稱他為「老朋友」,並強調了他在52年年前訪華的重要意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老朋友,永遠不會忘記你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上周,官媒新華社寫道:「當年中美合作的正確抉擇,開啟了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既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

習近平在會面時強調基辛格現已100歲高齡,來華也已超過100次。他說:「這兩個『一百』加在一起,使得這次訪華具有特殊意義。」鑒於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習近平強調:「當前中美兩國又一次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需要雙方再一次作出選擇。」他指出,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項原則。他在會見基辛格時表示,「在此基礎上,中方願同美方探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並希望基辛格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

基辛格表示,一個中國是美國在《上海公報》中作出的嚴肅承諾,相信不會被動搖或背棄。他在會見習近平時表示:「美中保持穩定關係,事關世界的和平、穩定和人類福祉。無論如何困難,雙方都應平等相待,保持接觸,試圖孤立或隔絕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外交智慧」

中共中央對外事辦主任王毅在會見基辛格後表示:「美國對華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遜式的政治勇氣。」北京在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中找不到同聲同氣的人,於是也轉而接待商界領袖,而這一次是基辛格。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朱鋒向《紐約時報》表示,基辛格是次訪華表明,在像基辛格這樣的聲音「在華盛頓越來越罕見」的時候,中國政府希望「說服美國政治精英減少對中國的戰略打壓」。

《紐約時報》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中國分析部前主任丹尼斯.懷爾德(Dennis Wilder)指,「這看起來很像是中國蓄意採取的策略」,目的是追捧那些有助於改變華盛頓輿論的人。「中國正在鼓勵那些對中國經濟和全球關係有特殊興趣的人。」


 
漫畫家羅杰發表於《中國日報》
 

經濟政策

現實情況是,自今年年初以來,蓋茨和馬斯克等商界領袖也曾前往中國與高級官員會面。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助於促進中國在疫情後的重新開放,並凸顯中美之間的長期關係和經濟戰的內在危險。馬斯克訪華期間,他獲譽為中美貿易開放的倡導者。這些訪問也是中國向外資企業展示他們可以信賴中國市場的機會。

官媒《環球時報》寫道:「儘管美國政客對華『脫鉤斷鏈』的喧囂聲不斷,但是美國企業家用行動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韵認為,就中國當局突襲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等美國顧問公司的辦公室或審訊其員工,嚇退了許多外資企業之後,這一信息變得更加重要。

《紐約時報》援引孫韵指:「中國普遍希望留住外國投資者,而被吸引的是那些仍然能夠看到中國市場吸引力的大型高科技公司。中國希望表明,合作和遵守中國政府的規則是有回報的。」

中國「絕不能變成蘇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政治學教授鄭永年認為,如果兩國之間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可能會發生戰爭。在中國另一家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微信賬號「俠客島」發表的一篇訪談中,他表示:「美國高級官員最近對中國的訪問很重要。」

「過去,美蘇真正坐下來談判的關鍵因素是核武器,相互核威懾創造了武裝和平。如今,基辛格認為,中美真正談判的基礎是人工智能技術。」該學者解釋,與基辛格的高層會晤有助於「發出一個積極的信號,即中國希望恢復對話,並為全球穩定做出貢獻」。

他認為,中美兩國不能走上不歸路,因為「戰爭不僅會給中美兩國帶來災難,也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這就是為甚麼「雙方都認為有必要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然而,中國政府警告,「美方必須端正認知」。

「由於美國將中國視為對手,美國的主要智庫都將研究力量集中在中國。這導致很多人不瞭解中國(…),而真正瞭解和研究中國的人則被貼上『親華』的標簽,被排斥在重要圈子之外。」

為此,他建議中國採取「戰略姿態」,「中國不應變成蘇聯或美國」,而應走「有中國特色的崛起之路」。「關於安全、發展和文明的三項全球倡議非常好,應該照著去做。」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