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疫情下的跨文化對話

疫情下的跨文化對話

新冠肺炎於過去兩年間全球肆虐,全球除了經濟上的不平等進一步加大、疫苗分配不足衍生的問題外,各國社會多元文化和諧融合也出現後退的現象。本土文化的優越感、刻板印象以及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差異等問題更突出,加速了仇外心理(Xenophobia)和種族主義(Racism)的形成。

疫情初期,全球多國出現歧視亞裔及少數族裔的情況,在澳門這座小城也不例外。去年夏天,澳門隔離酒店出現數尼泊爾籍保安染疫病例,以及染疫越南籍僱員被揭發非法工作,當時的社交媒體上就出現了不少仇外及歧視的言論,主要是從自身的經濟狀況出發,反對輸入外僱。

本澳來自非中國內地的外地僱員普遍面對政治影響力低、缺乏社會保護等問題,令本來只佔總人口約8%(截至2022年2月)的他們更趨邊緣化和受社會排斥,亦令本來在澳門已很缺乏的跨文化對話機會變得更少。

重塑跨文化對話,打破社會上不同族群的隔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跨文化對話的定義是:「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及所有文化的平等尊嚴的基礎上,不同文明、文化和人民之間的公平交流和對話。」

族群和諧是社會永續發展的前提,而政府正正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推動方,故政府於決策時應多考慮不同族群的意見及需求,提高少數族裔決策及政治參與度。例如在社區建設及項目活動中加入多元文化友善政策,包括為發佈的重要資訊提供多語言版本,培養擅長與多元文化團體交流的政府人員以提供多元文化包容的公共服務等。

此外,政府機構及團體也可為企業提供多元文化工作場所的培訓,涵蓋尊重員工的宗教、文化和語言等培訓內容;讓不同國籍人士帶頭舉辦文化活動,或讓不同社群有機會共同進行餘暇活動,創造更多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共同享受生活的機會;提供讓外籍人士自願參與社區服務的機會,使其發揮所長,以加強不同社區之間的聯繫,鼓勵不同社群之間的互相尊重,改變因經濟地位上有優勢而歧視他人的現象。

受出入境限制的影響,網絡工具的使用更趨廣泛。AI、大數據、數字化等資訊科技亦有效地運用在文化領域中,如不少宗教及文化活動打破地域限制,改以線上的形式進行,為人與人之間進行跨文化對話創造了更多機會。隨著資訊科技工具的普及化,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契機。參考各國的範例,可透過舉辨線上會議及文化工作坊,邀請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人士參與,讓不論身在何處、無法遠行的本地人也有機會深入直接地了解有別於自己的文化;形形式式的文化藝術活動,包括線上音樂會、線上展覽等也可以連繫更多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以構建民族間的橋樑。

雖然疫情令社會多元文化發展受到威脅,尤其突顯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以及衝擊文化藝術界事業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疫情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加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來到後疫情時代,除了加強跨文化對話以維繫社會和諧外,更可多利用疫情帶來的積極影響,重新開啟社會上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及合作,進一步加入線上結合線下的文化活動,向構建多元文化共存的國際城市進發。

澳門語言交流暨文化推廣協會副會長*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