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在上海這與眾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凡葡人的生活與歷史」

「在上海這與眾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凡葡人的生活與歷史」

Catarina Brites Soares 蘇爔琳

António Caeiro的新書《上海的歸國者》講述了澳門葡人在19世紀到上海定居的歷史。該社群成為了當時上海第二大外國群體。他表示:「令人驚訝的是,這段歷史鮮人為知。」他希望這本即將出版的書能夠為那些首批從上海回歸的葡萄牙人發聲。

─這一群體是如何誕生的?

António Caeiro:令人驚訝的是,這段歷史鮮人為知。這段歷史橫跨一個世紀,從19世紀中葉,即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鴉片戰爭後,英國吞併了香港,強迫當時「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開放五個港口通商,其中包括上海。由於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成為了當時最大的港口。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最大的河流之一。澳門葡人是繼英國人之後最早一批在上海定居的外國人。當時葡萄牙人已在澳門生活好幾代,已經熟悉當地的語言和文化,成為歐洲人和中國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他們具有代表性嗎?

António Caeiro:19世紀末,葡萄牙群體已成為當時上海第二大外國群體,僅次於英國人。20世紀,在上海的外國群體中,葡萄牙人的人數被因「十月革命」而逃亡的俄羅斯人所超越。當時已經有3,000至4,000葡萄牙人在上海土生土長。還有一點是,當時有葡萄牙人已離開了祖國好幾代,不清楚誰最先定居東方,也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母語,這些都是我把書命名為《上海的歸國者》的原因。

─他們都從事哪些工作?

António Caeiro有許多印刷工人,他們主要負責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遠東地區的排字工作。可以說,幾乎所有香港的報紙都是由葡萄牙印刷工和排字工製作而成。上海首份報章的製作也有兩名葡萄牙人的參與。其中有一名叫Homem de Carvalho,他之後成為領事。中國港口的印刷業幾乎都是葡萄牙人的天下。此外,葡萄牙人亦會從事秘書、翻譯和會計等工作。曾經一段時間,作為全球主要銀行之一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只招聘葡萄牙人。在19世紀末,該銀行就聘用了100多名葡萄牙人。

─所以說,他們已定居且融入到上海了。

António Caeiro:在中國爆發內戰後,許多外國企業從中國撤離,隨著就業職位的減少,葡萄牙人亦離開了中國。許多人逃到了澳門。大部分人其實沒有可以回歸的宗主國,澳門無法容納太多的難民。他們不得不流散到世界各地。他們去到澳洲、美國和加拿大。大部分有「澳門之家」的城市都成為上海葡人的移民目的地。有一部分人來到了葡萄牙。因此,上海葡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澳門是他們的發源地嗎?

António Caeiro澳門是幾乎所有上海葡人的發源地。他們自17、18世紀已在澳門,在那裡生活了好幾代。但澳門太小了。為數不多的職位集中在政府和軍事領域。當時的香港和上海正成為經濟重鎮,香港較小型,而上海較大型。上海迅速成為遠東最大的港口,成為當時的大都會,有許多就業機會。澳門土生葡人於是決定移民到上海,在那裡定居和結婚生子。上海是他們想要生活的地方。雖然他們對澳門和葡萄牙聯繫較為疏遠,但他們融入到了上海的社會。在二、三十年代,上海被譽為東方巴黎。據當年的統計資料,1930年有來自4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人來到上海。當時還沒有全球化的概念。據統計,葡萄牙人的人數位居第六,排在日本人、英國人、蘇聯人、美國人和印度人之後。

─為甚麼上海葡人的故事鮮人為知?

António Caeiro對我來說也很驚訝。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葡萄牙實施了審查制度,這不僅是為了排除異議,更是為掩蓋真相。例如在1927年,多國介入上海,因為他們擔心會爆發戰爭,租界會被之後成為了大總統的蔣介石所指揮的新國軍襲擊。葡萄牙也加入該次干預,當時的報紙卻隻字沒提,漠不關心。我採訪過一位歷史學家,他表示:『由葡萄牙人統治的澳門,葡萄牙人都不知道,更別說上海的存在。』

─葡萄牙是有意忽視這段歷史嗎?

António Caeiro我不這麼認為。葡萄牙人十分愛國,但葡萄牙殖民帝國的事務不屬於日常生活的範疇。大部分葡萄牙人直到1974年才見過非洲人。薩拉查總理本人統治了葡萄牙40年,亦從未去過殖民地。但與大多數歐洲列強的政策不同,葡萄牙堅持進行殖民戰爭。上海離葡萄牙很遠,且上海的存在過於模糊、過於複雜。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基本上有兩塊租界:一塊是法國人,另一塊是英國人,而葡萄牙人則享有治外法權。

─也就是說,上海與葡萄牙是不存在關係。

António Caeiro其實上海當時有由職業外交官主理的葡萄牙領事館,這非常重要。該領事館一直開到1952年,即新中國成立3年之後。另外一個聯繫是葡萄牙享有在上海的治外法權,這促使領事法庭的成立。更嚴重的案件被移交至澳門審理,最後是在果阿高等法院進行審理,但葡萄牙人不在中國法院的審判範圍之內。

─上海葡人都是甚麼人?

António Caeiro甚麼人都有。有一小群精英階層從事進出口貿易,而他們的子女能上大學。但大部分人都是大型外國企業的文職人員。據說他們的薪資比其他外國人更少,但經濟環境不差,否則當初他們也不會離開澳門。當時的澳門無法提供很好的就業機會。他們主要講英文。他們除了熟悉當地的文化外,還掌握了法文和中文,葡萄牙語逐漸被遺忘,這一點很特別。他們可能是上海唯一需要用外語進行交流的社群。

─您說:他們沒有可以回歸的宗主國是甚麼意思?

António Caeiro我稱他們為「海歸」,但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Jorge Forjaz教授所說的。他對澳門土生葡人做了許多調查,認為他們是最早的一批歸國者。1975年從非洲回來的葡萄牙人留在非洲國家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有來過葡萄牙。但當時的上海葡人已在中國待了一個多世紀,且從來沒有去過葡萄牙,沒有和這裡的葡萄牙人通信,他們更不知道哪位祖輩是第一批去到東方的葡萄牙人。他們與葡萄牙的關係較為疏遠。當他們作為難民逃到澳門時,他們想到的是移民到美國,因為他們在美國企業工作過,對該國更為熟悉,關係更緊密。

─但他們最終流散到世界各地。

António Caeiro確實如此。葡萄牙駐上海總領事提出把他們安置在葡屬非洲殖民地。當時澳門的媒體也是如此建議,因為澳門無法容納那麼多人。這涉及到幾百名上海葡人。其他國家一放開了移民限制,他們就到該國移民。在50年代末,在澳門已經很少有上海葡人了。

─我回顧一下,既然他們大多數沒有回到葡萄牙,那為甚麼還稱他們為「歸國者」?

António Caeiro對他們而言,唯一能回歸的地方是澳門,但他們最終還是面臨著新一輪的流散,正如當初他們移民到中國一樣。雖然當初大部分移民集中在香港和上海,但還有一些移民到中國的其他海港,包括天津和東北。我稱之為是新的流散,是因為他們沒有可以回歸的地方。當第一批海歸回國後,我們的字典裡還沒有「歸國者」這個詞。我在書中提到了許多人物,他們大多數都是不凡的人物。葡萄牙爵士音樂先驅之一Artur Carneiro是上海葡人, 是後來的教育部部長Roberto Carneiro的父親。Artur Carneiro在上海土生土長,並在那裡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在葡萄牙,所有人都以為他來自澳門,但其實很少人知道背後的真相。

─您提到上海葡人見證了「鴉片戰爭的影響、千年帝國的崩塌、日本的侵佔和長期的內戰,內戰最終以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而告終,之後他們又重新流散」。這些歷史事件是如何改變上海葡人的生活?

António Caeiro中國當時一直處於動盪狀態,而上海具有特殊地位。日軍對上海的佔領是最長的一次佔領,儘管在1937年日軍侵佔上海,但外國租界仍逃過一劫,租界裡又重新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上海夜生活一直沒有消停,這座大都會一直沒有失去它的活力和繁華。最大的改變發生在1941年12月,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宣戰,開始佔領位於上海的租界。一部分有能力的英國人和美國人迅速從上海撤離,而其他人被關押在集中營或獄牢。

─葡萄牙人的遭遇又是怎樣的?

António Caeiro:日軍沒有為難葡萄牙人,因為當時葡萄牙處於中立,雖然其未能掩蓋自己對軸心國的傾向。為了躲避日本的轟炸,許多葡萄牙人離開了上海。但許多人,甚至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回到了上海。上海紿終是上海,而1945年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人們對中國抱有期待和希望,但由於中國內戰的再次爆發,這些幻想都破滅了。1948年底,由於國民黨的戰敗和共產黨的勝利,葡萄牙人決定離開上海。

─您提到「上海葡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令上海成為國際大都會,在他們離開上海後,繼續傳播上海在二、三十年代的繁榮」。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António Caeiro像Artur Carneiro這樣的人宣揚着上海國際大都會的形象。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人物是China Machado。她是首位登上時尚雜誌封面的非白人模特,活躍在國際時尚走秀。她的原名是Noélia Maria Machado,父母是葡萄牙人,她自己是在上海出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師Richard Avedon曾為她拍攝。2020年,《時代週刊》的特刊曾介紹最近100年的100位女性,其中就包括China Machado。這些上海葡人的混血身份令人回憶起上海二、三十年代的繁華。

正如中國共產黨所表述的那樣,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百年國恥的開端,這段被強調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合法性的一大來源,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的開放和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就是此次現代化的例子。大型工廠、資本和共產黨都在上海出現。電影業和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偉大作家都與這座城市有關。20世紀40年代中國80%至90%的出版物和報紙都在上海出版。查理.卓別靈(Charlie Chaplin)曾經想來上海。荷里活也塑造上海神話的形象,而事實上這神話是存在的。一些受訪者稱上海具有兩面性:作為中國城市,上海太西方化了,作為西方城市,上海太中國化了。不凡的上海葡人的生活和歷史都發生在這座與眾不同的城市。

─您出版了許多書籍,大部分都與中國有關,您本人也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您繼續將中國視為您寫作的主題嗎?還有其他正在創作的書籍嗎?

António Caeiro:我現在沒有甚麼實質性的想法,但我有預感。我在中國生活了20年,而中國的地位日益顯著,我自然而然地想寫相關的書籍。儘管經歷了幾代外交官的努力,人們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少。許多人都指出了這一點。其中包括Luís Esteve Fernandes,他在1925年來到北京。他稱:『在葡萄牙,由於距離遙遠,人們不關注中國,以為其只是被美化的虛構國度』。如今我不認為中國被美化了,與此相反,人們對中國的實際認知還相差甚遠。目前還是外國漢學家在介紹中國,而不是中國作家介紹中國。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