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二月二,龍抬頭」:犁破潤土春耕始,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龍抬頭」:犁破潤土春耕始,一年都有精神頭

新華社

「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使耕牛。」3月4日,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二月二」處在雨水、驚蟄、春分節氣之間,時值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運肥備耕,播種將始。傳說主管行雲布雨的「龍」也甦醒過來,降下如油春雨。「龍抬頭」代表了農耕時代人們對於應時節令的殷切期盼,期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倉滿廩實。   

「龍抬頭」源於古人對天文的觀測和想象。周秦以來,古人把穹廬般的星空分為二十八星宿,根據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狀,以七星宿為一組,並以四種動物命名,即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龍七星中的「龍角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在春天來臨時最先出現于地平線,成為春到人間的標誌。 中國人很早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唐朝時要在這天「迎富貴」,吃「迎富貴果子」。宋代宮廷要「排辦挑菜禦宴」,擺出生菜、薺花諸品,猜測其名,以賞罰作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

把「二月二」和「龍抬頭」連在一起並成為民俗節日始於明清時期。羅澍偉說:「龍抬頭」本意是驚蟄節氣前後百蟲復蘇,引龍驅逐。明朝時,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用以「引龍,蟲不出也」;亦可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角落,驅走蛇、蟲及霉味。到了清代,這天「食飯皆以龍名」,如餅謂之龍鱗,飯謂之龍子,條面為龍須,扁食為龍牙。  「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小孩都剃頭。」二月初二中國民間有很多習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習俗是理髮,而這一習俗形成于清代。

羅澍偉說,自古以來,漢族一直保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畢生「束發」。清代改男子「束發」為「辮發」,額前頂部頭髮需剃去,剃頭業自此興起。「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剃頭匠忙到春節前夕,紛紛返鄉,直到來年二月初二方始營業。為廣攬生意,討吉祥口彩,便把這天理髮叫「剃龍頭」。 時至今日,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這天去理髮,讓面容與春天同步,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精神頭”,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虎虎生威,蒸蒸日上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