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申遺15年 民間團體望有長遠前瞻政策

申遺15年 民間團體望有長遠前瞻政策

羅嘉華

今年是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15周年。15年來,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育與推廣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文遺法》成功通過了,而有賴不斷的推廣和教育,居民保護文物的意識也變得更強。然而,東望洋燈塔景觀的保護、荔枝碗船廠被清拆然後被評定、文物外牆上大大小小屢見不鮮的塗鴉,以至愛都酒店等並非屬被評定級別、但也富有歷史故事的建築面臨被拆的風險等,澳門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意見認為,未來15年,澳門的保育工作需更前瞻。

「15年看似很長,其實也只是很短。」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柯浩然說:「尤其是在文化遺產保育的工作上來看更是如此。大家應該可以想像,數百年前的建築、古城、藝術、技藝等等,也是經歷了無數個15年才傳承到今天,因此相關工作必須具備前瞻性的看法,才能有效地進行。」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陳淑怡也認為,政府需要做好長遠的文化政策。「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和承諾,做好長期的規劃,以及一步一步的實踐。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

望政府多聽民意 繼續迎難而上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和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為本地非牟利團體,旨在推廣文化遺產和歷史教育。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柯浩然表示,2005年時有留意到澳門申遺成功,而真正深入了解及參與推動保育世遺,契機始於2012年唸大學期間。「當時看到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招募新一屆的文物大使,抱着試一試,先學習一下的想法進到協會。」

而這9年間,柯浩然參與文化遺產推廣的角色也由學員漸漸變成了協會會長。回顧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遺的15年來,他認為目前文化當局除了繼續完善不動產的保育工作外,亦開始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無可否認,這15年來無論是民間或是政府也都在一直進步,坊間也漸漸接受了文化遺產的普世價值以及其於澳門的重要性。未來15年,他希望政府當局能繼續迎難而上:「尤其在不動產保育上,要多聽坊間各文保團體的意見,盡可能減少一些不可逆的操作、出現一些會讓我們下一代失望的反面例子。在文化遺產保育方面,亦需要繼續大力推廣文化遺產保育的重要性,這樣才可以把這些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建議總結經驗 制定長遠政策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陳淑怡也認為,澳門這幾年對於歷史文化的投入資源是不斷上升,不過有一些老問題仍然未有解決:「例如最近東望洋燈塔周邊範圍限高又成為新聞了。我覺得政府和市民都應該總結過去15年經驗,在不斷加大資源的同時,其實更加重要是透過政府和市民溝通,讓政府的良好政策真正滲入到市民的層面,以及讓市民更加明白政府在平衡城市發展與保育之中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上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澳門的報告中,提及澳門應該做更加多社區參與之類的活動,我覺得這就是教科文中心及澳門的一個結論和評價。至於如何去做,其實社團可以擔任一個橋樑的角色。」

大學時修讀歷史的陳淑怡認為,在於社會層面,現時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文化社團,可算是申遺成功的一個重要數字,不過這些文化社團到目前為止,都面臨著資源不足、人才不夠、流於小眾等等的問題,定位不清晰。「所以,下一個15年,各社團應該更加重視分工,例如有的做好吸納興趣人士和市民的工作,有的做好專業化,讓社會人士有更多參與專業文物保護範疇的機會,以及參與更多文化政策。」
她也認為, 15年時間其實很短了:「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應該是傳承給下一代的,起碼要存好幾百年。所以我覺得在於政府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做好一個長遠的文化政策,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和承諾,做好長期的規劃,以及一步一步的實踐。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