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人們認為特朗普與普京的和解將帶來一個由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三個超級大國主導的世界新秩序。這個聯盟的光譜將改寫全球局勢,創造一個有能力繞過任何多邊組織的集團,並按照自己的藍圖重構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規則。然而,歷史很少允許這樣現成的結盟出現。正如20世紀失敗的條約所揭示,地緣戰略現實不會按照太過穩定的權力關係發展。在北京,這種三國共治的治理方式是不被信任的。特朗普的示好被視為試圖瓦解中俄之間的聯盟,分化雙方的戰略合作,從而削弱中國的崛起。
邏輯很簡單: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理論要發揮作用,就必須離間普京和習近平。一個向西方歸邊的俄羅斯將在能源和礦產方面限制中國,制約中國的技術和商業競爭力。烏克蘭集中了全球約6%的稀土儲備,而俄羅斯本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逐年增加,這兩個國家將是這計劃的關鍵。然而,華盛頓沒有預見到,其外交政策會因疏遠歷史盟友而影響到其試圖給予普京的橄欖枝——通過G7重返全球貿易舞台。
「和平只能通過霸權或勢力均衡來實現」。至於新世界秩序將迎來何種局面,仍有待揭曉。
當美國關上大門時,中國重新開放。北京正通過總理李強向外界保證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北京拒絕將「三國鼎立」作為世界秩序的新模式,並向其他全球參與者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他們可以信賴中國來確保制度的可預測性。與此同時,中國瓦解了特朗普的主要策略——將俄羅斯重新引入西方體系。因為中國給普京的正是華盛頓所提出的,但不受美國選舉結果影響,而且中方曾指中俄合作「無上限」。
儘管新的格局加速了金磚國家的崛起,並將葡語國家等集團重新定位,但它暴露了一個核心問題:近幾十年來的穩定是依賴兩個互相對立的集團相互制衡,而這兩個集團又互相遏制。在當前背景下,中國的崛起並沒有創造新的平衡,而是令天秤傾斜了。如果北京令自己成為唯一的穩定軸心,而沒有相應的制衡力量,我們將面臨不對稱的全球化。決策中心會在沒有重大阻力的情況下轉移,地區參與者的自主性會受到左右。
儘管特朗普難以預測,但他絕不會乖乖接受這樣失去霸權。正如歷史所示,帝國鮮少以和平方式退讓。長久以來,學術概念「修昔底德的陷阱」指當新興強國崛起威脅到現有強國的國際霸主地位時,雙方越可能直接爆發戰爭衝突。這早已被用作解釋中美衝突,但中國與歐洲的聯繫令躁動加劇。問題不在於世界是否會接受中國的崛起,而在於白宮會否不直接面對而讓這一切發生。正如美國已故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所言,「和平只能通過霸權或勢力均衡來實現」。至於新世界秩序將迎來何種局面,仍有待揭曉。
*《平台媒體》 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