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澳為賀一誠監誓,而這幾年間可謂物換星移:三年的疫情使澳門經濟跌至歷史低點;失業率一度達到1999年回歸以來的新高。如今,經濟已經復甦,但還沒有達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復甦幅度不平衡。另外,這幾年間,國家安全立法得到加強,與大灣區的融合亦更緊密。
岑浩輝今天就任行政長官,為政府和行政會帶來新面孔。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他的講話中提到「四點希望」:推進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包容共濟。他當時表示,政府要着力解決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而且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在經濟方面,他強調要選準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攻方向和相關重大項目、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
同樣是在2019年,習近平呼籲要包容共濟,有事多商量,做事多協調,妥善處理社會矛盾;以及發揮澳門中西文化薈萃的優勢,助力國際人文交流。然而,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
里斯本大學研究所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Cátia Miriam Costa表示,現在「我們處於不同的關口,不僅對內如此,對外也是如此。在疫情和兩場持續的軍事衝突之後,國際環境的可預測性降低,衝突增多,此外,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五年前,香港修例風波引起的社會動盪持續了大約半年。Cátia Costa表示,習近平再次來澳,社會環境已截然不同。「隨著局勢的平息,澳門受到了更多關注,因為她已成為中國『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2019年,習近平強調澳門的愛國傳統是「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最重要原因。他又指,廣大澳門同胞深刻認同「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才能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得穩,走得遠。」
澳門受到了更多關注,因為 她已成為中國『一國兩制』 的成功典範
里斯本大學研究所國際研究中心 Cátia Miriam Costa
促進融合
在當前更高漲的政治環境下,分析預期,習近平是次來澳視察,將強調澳門要把握橫琴的機遇,更好地促進經濟和文化交流。
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張帆認為,習近平將會重申經濟多元的重要性。「政府一直在推動四大支柱產業: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和會展商貿。」作為一名金融學者,張帆認為目前措施仍限於債券市場:「澳門可以與歐洲金融中心建立更多聯繫……任何城市都不能僅靠債券成為金融中心;外匯、衍生品、另類金融、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市場對實現這目標也至關重要。」
澳門可以與歐洲金融 中心建立更多聯繫 ⋯⋯ 任何城市都不能僅靠債券成為金融中心
澳門科技大學 張帆
澳門模式的成功至關重要,尤其是因為下一個統一目標無疑 將是台灣
政治學者盧兆興則強調大灣區的社會經濟一體化:「習近平將重申經濟多元化對改善社會福利的重要性。」他又預期,習近平將重申對一國兩制框架的重視:「澳門模式的成功至關重要,尤其是因為下一個統一目標無疑將是台灣。」
Cátia Costa認為,區域融合的方向已經為人所知,但現在的介紹有點概括,可以更詳細說明。「由於這些戰略對澳門傳統經濟帶來巨大的變化,因此需要加以解釋政策,爭取更多支持。」即使「大灣區是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一貫的政策及一致同意的,預計不會出現大的意外」。
她又表示,橫琴深合區為澳門的經濟多元化提供了空間,但對高層政治理解也帶來挑戰。「從此角度看,這次視察澳門很具意義,從根本上說,是對這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的最高層級的支持。」
習近平六次訪澳
今次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第六次正式訪澳,並且是第三次以國家主席的身份視察澳門。2001年,他以福建省省長的身份率團訪澳;2005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他亦曾訪問澳門;2009年,他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來澳視察。2014及2019年,習近平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先後來澳為就任行政長官的崔世安和賀一誠監誓。
習近平主席前日抵達澳門機場,並於昨日出席澳門特區政府設的歡迎晚宴及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舉行的慶祝回歸二十五週年文藝晚會。今日,在同一地點,習近平主席為行政長官岑浩輝及新一屆特區主要官員監誓。
我們應該關注習近平可能談及的任何新問題,特別是與葡語國家的關係和與橫琴的融合
媒體氣氛更輕鬆
五年前,媒體、禮節和國家安全之間的氣氛十分緊張。當時超過650名記者登記採訪是次訪問,且當時特區當局優先考慮來自中國內地的記者,甚至阻止一些香港記者入境。兩名之前曾報導香港示威活動的葡萄牙國家電視台(RTP)記者,在過關時被留下查問。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當時譴責任何不明來歷的恐嚇,以及侵犯新聞自由,促請中央和特區政府履行「一國兩制」的承諾。澳門葡英傳媒協會認為需要「充分保障專業自由」。今年的氣氛顯然更加輕鬆。
來自香港、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和法國的數家媒體,都已登記採訪習近平是次訪澳。目前,只有《論盡》媒體日前表示,「基於『不得已』原因」,網站上一篇包含網民對政府安排的意見的報道須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