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ício » 馬建春:中國遇上契機走近伊朗

馬建春:中國遇上契機走近伊朗

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所長馬建春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有望令中國與伊朗走得更近。
- 在歷史上和今日的絲綢之路上,伊朗有何角色?
馬:應該說是非常重要,波斯灣是陸海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伊朗就在這裡。現時中國大量從中東輸入石油,運輸都要經過波斯灣,其中霍爾木茲海峽基本上就是由伊朗人控制。如果中國不跟伊朗搞好關係,一旦被封鎖就有很多問題。從陸上來說,如果中國從中亞過去,將來通過鐵路等加強與中東地區的聯繫,例如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和黎巴嫩,都要經過伊朗。伊朗在陸上跟海上絲綢之路都佔有重要地位。它現在受到西方制約,加上剛剛美國宣佈退出核協議,等於又要開始制裁,我覺得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 為甚麼?
馬:對美國來說,退出協議就等於恢復之前的制裁。一制裁的話,伊朗肯定有很多經濟往來會依靠跟中國這邊,伊朗本身跟中國就有比較好的關係。
- 伊朗對中國有何重要?
馬:伊朗是中東的地區大國。如果中國要加強與中東的關係,經濟聯繫也好,文化人文交流也好,也離不開伊朗。從文化而言,它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方。從經濟上來說,它也是舉足輕重,雖然石油佔了主導地位,但它也是亞洲的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經濟多樣性比鄰近的沙特阿拉伯強一點。
- 對於中伊關係,不少討論都是集中在石油交易,較少提及其他。
馬:還有很多,伊朗的化工產業也是很厲害的。從農產品來講,很多果製品也是來自伊朗,紡織業也很發達,在歷史上已很發達。
- 你自己是回族人,你覺得回族民眾在中伊交往上能夠擔當甚麼獨特的角色嗎?
馬:應該說是能夠發揮一個非常好的中介作用,他們可以起到橋樑角色。譬如說,在一些重要的地方,比說大使館裡面,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用回族或者是其他穆斯林民族,但是可以在外交學院內、在學習外交的學生之間出類拔萃的提拔培養,讓他們到一些關鍵部門,例如大使館的文化參贊、教育參贊做這類工作。
- 是否不一定要很流利地講當地語言?
馬:對,比如他去見面說一句 salām(波斯語:你好),這樣就拉近距離了,不一定要很流利。我不是說這在每個國家都一定管用,但至少他們在對當地的宗教和民族的認識肯定比漢人要強,在出現問題時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站在一個各方都比較能接受的立場來說話。
- 中國對伊朗來說又有何重要?
馬: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產生的能量大家現在都認識到。伊朗經濟較為單一,以石油為主,輕工業體系和其他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一方面要通過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產能合作。
- 伊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是怎樣的?
馬:從上一任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任起,伊朗就與中國有密切的商業往來,現任總統哈桑·羅哈尼一上台就表明對「一帶一路」倡議採取歡迎態度,表示伊朗能夠積極參與到倡議當中。
- 有意見認為,中國內地的媒體好像不太關注中東地區,你有這種感覺嗎?
馬:這肯定是了,中國人跟美國打嘴仗時,常常跟美國人說:我們中國人了解你們美國,比你們美國人了解我們中國更多。這是人望高處走,我們都可以理解。從十六世紀以來,中東顯然就在走下坡,內部也要一個文化復興,他們現在也逐步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在進行一些變革。現在來說,中國對整個中東還是有一種負面印象,主要來自西方媒體,中國的媒體基本上是不經過濾、就將相關的通訊不加改變地告訴中國人。
- 這種負面印象包括甚麼?
馬:國內認為這些地方還是充斥著愚昧、落後、恐怖、暴力和動蕩,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宗教倡導暴力等,完全是根據BBC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給我們灌輸的印象。中國的媒體根本不想了解中東,這段路還有很長。我們就是跟著西方的思路走,完全不去了解,然後自己可以說是推波助瀾,很多時候還要進一步深入講明中東地方確實就是這樣。
- 如果澳門的政府與民間想跟伊朗建立聯繫,可以怎樣開始?
馬:據我了解,澳門好像沒有專門關注伊朗,所以要通過其他地方,香港也好、廣州也好。比如說,我在廣州有一些伊朗的朋友,有的這裡經商,有的在這裡遊學,有自己的團體和餐廳,可以跟他們去交往。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伊朗人也到澳門這裡來,澳門人也到伊朗去。

葉浩男  22.06.2018

聯絡我們

平台媒體,聚焦中葡關係。

平台編輯部

關於我們

電子報

訂閱平台電子報,縱觀全球新聞

@2023 – Copyright Plataforma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