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協聲明指出,政府換屆至今超過100日,觀察到官方活動的採訪機會較以往有所減少,大部分政府消息透過新聞稿發布。
雖然政府強調會以「多元發佈」方式與公眾溝通,但事實上,現時超過九成的政府資訊皆以新聞稿形式發放,缺乏即場提問與交互的空間,令人質疑這是否將成為「新常態」。傳協在聲明中直言:「原來當局聲稱的『多元發佈』竟是事後發稿取代記者發問?」
此外,傳協亦列舉了多宗記者被排除於外的具體情況。當中包括特首多項重要出訪行程未有如常安排傳媒隨行,例如年初舉行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視察橫琴行程等;而大年初四特首落區視察,更只通知兩家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媒體採訪。這類做法令外界感到不安,擔心政府對資訊的掌控日趨封閉,削弱新聞監察功能。
傳協特別關注,某些本地月刊及網絡新聞媒體在申請採訪時屢遭無理拒絕,這些場合往往涉及高層官員出席。據悉,《論盡媒體》近期就多次被拒絕進入政府活動現場採訪。據了解,該媒體曾嘗試報名出席數個重要的新聞活動,包括與施政報告相關的公開場合,但均未獲接納,並被告知場地有限、不設傳媒採訪,或建議觀看直播作為替代。
聲明批評新聞局的理由「荒謬」,指以「場地有限」作為拒絕媒體的藉口,實屬歧視性措施。傳協指出,觀看直播無法取代實地採訪,亦不能進行即時追問或獲取第一手資料。「恐怕只會令人質疑相關官員的誠信、對新聞行業認知嚴重不足,不了解一個開明政府的『國際慣例』。」傳協如此表達其關切,並警告此舉可能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傳協亦援引行政長官岑浩輝於1月14日的公開言論,當時他曾強調新聞自由受《基本法》與《出版法》保障,並表示願意與新聞界「攜手同行」。傳協表示理解新政府初上任需時間磨合,但期望該番言論能真正落實,而非流於表面。
聲明最後重申,記者的工作不僅是接收稿件,而是需要有機會在場進行採訪、聽取不同聲音,與官員直接對話,以更全面理解政策方向與背景。這不僅是新聞專業的基本要求,更是《出版法》賦予記者「接近消息來源」的法定權利。傳協呼籲政府盡快恢復正常採訪安排,確保傳媒可依法履職,市民亦能享有充分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