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地緣政治的棋局裡,中美之間的爭端正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但歐洲絕不只是旁觀者,而是握有足以讓天秤向任一方傾斜的籌碼。歐洲真正的皇牌在於能夠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維持巧妙的平衡,確保自身的地位,使它們將歐洲視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核心行動者。
在上周的社論中,我探討了由單一超級大國主導世界秩序會帶來影響,以及這種局面對全球穩定構成的風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領導的單極世界,都會迫使對方走向極端。即使某一陣營的損傷相對較少,輸家甚至其盟友也沒有餘力與超級大國抗衡。在這情況下,歐洲不能讓自己退居到次要的平衡角色,否則會在直接影響自己未來的決策中變得無關緊要——最近在烏克蘭危機中已初見端倪。
最大的挑戰在於能否避免僅選擇一方,而是同時與雙方保持關係 。
從天性和歷史來看,歐洲重視多邊外交和穩定。數十年來,歐洲鞏固了自己作為國際法、經濟合作和政治整合的堡壘地位。然而,隨着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日益強烈的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回應,歐洲面臨着重大的戰略抉擇:是完全與華盛頓結盟,加強跨大西洋的聯繫,還是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把握與中國這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的機會。
這些選擇都不是沒有代價的。若歐洲完全與美國結盟會導致中國市場的疏遠,影響歐洲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與北京的過度密切會削弱歐洲與華盛頓的歷史和安全關係,危及歐盟本身內部的凝聚力。因此,歐洲的最佳策略是將其地緣政治立場轉化為談判工具,確保雙方都能認清,無論怎樣選擇,歐洲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歐洲當前有機會重新成為平衡各方勢力的重要支柱,但其必須成為一股不屈從於兩極化的力量,並將這形勢化為自己所用。這項策略的成敗不僅會決定歐洲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性,也會決定21世紀的走向。
葡萄牙前經濟部長António Costa da Silva在本期第5至7頁的專訪中指出:「美國可以損害中國15%至51%的GDP,但前提是有盟友支持。」如果沒有歐洲的支持,「美國只能損害中國5%至7%的GDP」。相反,「中國僅憑自身力量就能損害美國4%至5%的GDP」。不論是歐洲還是全球,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能否避免僅選擇一方,而是同時與雙方保持關係。
*《平台媒體》 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