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將分階段進行,首先在本週四和週五的非繁忙時段,介乎亞利雅架圓形地與孫逸仙博士圓形地之間的路段將實施有限度通車,進行前期工作。隨後,從週六(15日)至3月15日,該路段將分階段封閉交通,預計將影響24條巴士路線的運作。具體安排為:15日至3月1日,往孫逸仙博士圓形地方向的車道將封閉,另一側車道則改為反向行車;3月2日至15日,往亞利雅架圓形地方向的車道將封閉。3月16日至6月12日,工程將進入最後階段,主要進行行人路和道路恢復工作。治安警察局將根據車流情況,派員指揮交通,以確保交通順暢。
政府已舉行跨部門記者會,詳細介紹相關臨時交通措施。當局表示,考慮到施工路段為區內主要幹道,預計工程將對交通造成較大影響。為此,多個部門協調後決定合併施工區域並分階段進行,將開挖工程從原定的80多天縮短至約30多天,以盡量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此外,封閉期間將試行臨時恢復運動場道往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的行車方向,以提升周邊道路的疏導能力。當局還增設了二維碼,供市民對臨時交通措施提出意見,並將密切關注施工情況,適時調整措施。
據《澳門日報》報導,議員胡祖杰和林宇滔建議政府應預先鋪設管道,以便未來新大廈或公共設施的管網鋪設,減少道路重複開挖的情況。
胡祖杰指出,該區域是氹仔交通的主軸,建議政府抓緊施工時間,必要時可考慮24小時連續施工。他建議政府權衡噪音法規和居民作息,探討在夜間使用低噪音施工方式的可行性。他還建議,對於已知未來幾年將進行施工的大廈或公共設施,應提前鋪設管網,避免二次開挖。至於相關費用,政府可通過公營機構先行施工,後續再向相關單位收取費用。
林宇滔則強調,預埋管道能有效減少道路開挖,建議當局預留空間並提前銜接,避免新大廈落成時再次挖路。他提到,地籍局已建立3D地下管道系統,呼籲政府公開相關資訊。他還希望政府統一臨時交通安排的標準,多聽取民意,減少對市民的影響,並在新一屆政府任期內落實道路工程法規化,確保道路工程完成後多年內不再重複開挖。